第03版:山西监狱

我的文化年

  年味,年年寻。蒸花馍、贴窗花、打年糕、写春联……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着实让我感到无比欣喜和自豪。衣食无忧了,可我还在寻,寻找几千年文脉不断的根。
  寻根之旅直接追溯到十八年前。当时《百家讲坛》栏目在讲授《论语》,我第一次感受到《论语》之美。从那时起,我对四书五经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行走坐卧,须臾不离。之后,我又萌生了跟着书本去旅行的想法。就在2019年,有感于央视纪录片《晋祠之谜》,我深度游览了晋祠,探究晋之源的念头也随之愈烈。于是,今年继续我的寻根之旅,这一站是位于中北大学西侧的窦大夫祠。
  苍穹之下,朱墙碧瓦,古木参天掩映下的祠堂更显得庄严肃穆。窦大夫祠又名英济祠、烈石神祠,北靠二龙山,西邻烈石寒泉,西南依傍汾河,是为祀奉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窦犨而建。在这样的乡村山野之间,一座祠堂,一位贤人,一条汾河,一眼寒泉,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构成一幅绝美的人文山水画。
  据史料记载,唐时已有祠,宋元丰八年,祠堂被汾水所淹,后北移至此。现存建筑为至元四年于宋建原址上重修之,虽明清两代均有修葺,但主体构架及总平面布局仍保持元代风格。祠堂为一进院落布局,从中轴线看,由南而北有乐楼、南殿、献殿、后殿。西侧是烈石寒泉,东侧是保宁寺、观音阁及赵公馆。最南端的乐楼为清代遗构,硬山屋顶、琉璃剪边,额枋檐柱的泥塑龙头神韵独具,是研究中国古戏台发展史之别例。走进山门,影壁上的两首诗首先吸引了我的注意。一首是晚唐诗人李频在《游烈石》诗中赞美烈石寒泉:“游访曾经驻马看,窦犨遗像在林峦。……个中若置羊裘叟,绝胜当年七里滩。”说明窦祠至少在唐代已经存在了。另一首是郭沫若1959年来此而作,其中提到的“孔子回车处,驱车我却来”,与祠内一幅楹联同出一典,讲得是《史记》中与孔子有关的故事。
  走进献殿,“灵济汾源”“鲁阳比烈”“乾坤正气”几个牌匾赫然悬挂于献殿之上,一幅由清乾隆年间凤台令沈荣昌所拟的对联:太行山巅孔圣为谁留辙迹,烈石山下晋贤遗泽及苍生,无一不在诉说那段令人称道的故事。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后世子孙依然能够从这些建筑遗存中感受窦大夫造福一方百姓的丰功伟绩,感受民众对窦大夫的怀念之情。
  祠堂不大,当我近距离观赏天圆地方的八卦藻井、沥粉堆金技法绘有盘龙的元代门板时,不禁为古人精湛之技艺所震撼。古建无声,苍柏依旧,春风无语,寒泉待春,诉不尽的千年旧事,歌不完的万古流芳。
  告别了窦大夫祠,徜徉在落日余晖中。穿越华夏文明的书简,丈量古迹的年轮,品读玩味的人生,今生,足矣!

姬燕姿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3-05期

  • 第2024-03-04期

  • 第2024-03-01期

  • 第2024-02-29期

  • 第2024-02-28期

  • 第2024-02-27期

  • 第2024-02-26期

  • 第2024-02-23期

  • 第2024-02-22期

  • 第2024-02-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