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一直在高位徘徊,劳动者维权存在举证难、战线长的困境,企业不仅面临员工诉求多样的现状,还要面对舆论压力。如何找准劳动者权益和企业权益的“黄金分割点”,是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近日,沁源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魏莉及郭道人民法庭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叩门问需”,提出了以企业为主抓手的三大解法。
寻求法治营商“满意解”
魏莉一行前往山西马军峪煤焦有限公司,召开“话‘枫桥经验’、营法治环境”工作座谈会。会议邀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仲裁委主任梁建华从劳动仲裁的角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详细阐释了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多个关乎劳动者切身利益的相关规定。
魏莉从法院角度出发,讲解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对矛盾纠纷化解的积极作用,并就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思路及裁判规则进行了介绍。通过此次会议,让企业了解了劳动纠纷“商-调-裁-讼”的处理程序,引导企业将纠纷化解于前,为企业发展提出满意解法。
探索劳动纠纷“最优解”
法治建设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郭道法庭在受理郭某等人5起劳动纠纷案件后,了解到与郭某等人相似的情况还有50余人,纠纷均处于待解决状态。郭道法庭坚持诉源治理,将矛盾化解于萌芽的方针,召开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大研讨,持续与企业展开交流,对50余人根据工作年限、工资标准等条件在法律范围内达成分段补偿方案。
通过此案的办理,该院探索出了劳动争议案件的最优解法,对成诉案件组织化解,以“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方式解决,未成诉案件指导化解,以非诉方式解决,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打造法企协作“有效解”
“电话嘟嘟没人接,家门咚咚没人开。”沁源县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县,当地群众过着以煤为主、以窑为家的生活,所以联系不上当事人已是常态。为此,法院干警积极化解送达困难,通过访街道、走村委、到社区等方式,对无法直接送达且不能使用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等方式送达的案件进行查访。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解决送达难题,保障了案件的审理进度。
此外,沁源法院与山西马军峪煤焦有限公司创新建立法律文书牵手送达制度,将走访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企业。由法院将涉纠纷当事人名单发送至企业人事部门,再由企业查询当事人具体工作地点,通知到工作队长,由队长通知当事人到庭应诉,同时将出庭应诉融入企业的请销假制度、考核指标之中,对依法传唤但拒不到庭的当事人,经法院反馈后由企业进行教育引导,进一步提升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法企协作,有效解决了文书送达这一难题。
法院在“知企难”的基础上服务企业,做到“解企难”,企业在“难已解”的情形下回馈法院,做到“解法难”。沁源法院的三大解法,有效化解了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切实保障了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让劳动者就业更加安心,企业发展更加舒心。
本报记者杨瑾 通讯员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