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瑾 通讯员牛彦吉)“人抓到了!18年了,终于安心了!”7月6日深夜,踏上江苏省南通市开往长治市的高铁列车,长治市公安局潞州分局民警满身疲惫,却难掩内心喜悦。此前,他们转战5省,跨越万里,连续作战2个月,终于将潜逃18年的嫌疑人白某缉拿归案,为“2006·10·17”绑架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你儿子在我们手里,赶快准备150万元!记住,不许报警!”2006年10月17日上午,老崔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他慌忙跑到学校,却没有看见儿子的身影。思忖再三,老崔决定报警。
接警后,原长治市公安局郊区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全力展开侦破工作。在确保人质安全的前提下,老崔按照警方的部署与绑匪周旋,同时专案民警在绑匪可能出没的地方秘密布控。2天后,迟迟没有拿到赎金的绑匪终于按捺不住,再次打来电话,威胁老崔马上准备40万元按指定方式赎人。
2006年10月19日,在河北省廊坊市郊的一片玉米地里,2名前来交易的绑匪被布控民警当场抓获,之后民警又循线出击,将人质安全解救,并把负责踩点、联络的2名犯罪嫌疑人也缉拿归案,但这个犯罪团伙的主要犯罪嫌疑人白某却侥幸逃脱,不知所踪。
令民警感到棘手的是,由于白某异常狡猾,平素三缄其口,对自己的相关情况更是讳莫如深,4名团伙成员只知他的绰号,至于白某的年龄、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4人竟一概不知。
限于当时的办案条件,抓捕工作迟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这成了潞州公安难以释怀的心结。从2006年到2024年,18年间,专案侦查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每个人都从未言弃,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将案卷取出重新梳理,笔记本上记载的线索信息写了又划、划了再写,一次次复盘,一次次研判,又一次次出击,只为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18年过去了,办案民警持之以恒地走访摸排、“大海捞针”般地查证,终于迎来柳暗花明,而随着侦查手段的不断升级,沉寂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5月初,刑侦大队掌握了一条重要线索,白某的真实姓名叫“白某亮”,目前可能在长三角一带打工。得知这一情况,办案民警火速动身踏上追逃之路。河南、河北、江苏、上海、浙江,一路摸排核实,白某的逃亡轨迹和信息如拼图一样被一块块补齐。7月6日,经过5天蹲守,民警在江苏省如皋市一家废品收购站内将白某抓获。
抓捕中,当民警喊出白某名字时,他瞬间崩溃:“这些年我东躲西藏,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活得像个过街老鼠!”
逃亡期间,白某只能靠着四处打零工度日,其间,他送过水、当过苦力、做过废品回收,先后辗转于江苏、上海等地,过着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生活。
2009年,白某打工时认识了同乡小刘,2人结婚生子,如今儿子已上初中。白某常常幻想自己已是一个普通人,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可每每这时,18年前的那场罪恶便会闯入他的脑海。
“我内心一直很煎熬,对不起我的儿子和妻子,当初一时错,让我悔恨终生!”白某掩面而泣。
目前,犯罪嫌疑人白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