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蕾
深入推进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是有效适应国家新一轮应急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加快构建完善社会救援队伍新体制新机制的有效途径。当前,防灾减灾救灾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愈发凸显,统筹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资源,强化队伍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应急救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大力加强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政策和法规框架。制定完善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救援组织的权利、义务以及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明确监管机构,负责社会救援组织的注册、审核和监督;建立人员资格认证制度,促进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合法、高效运作。推进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建立跨部门和跨地区的合作机制,根据不同类型的灾害和应急需求,制定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模拟不同类型的灾害场景,规范实操实训演练活动,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定期评估培训效果,持续调整和优化队伍体系和结构。
有效实现数字化管理。建立运用实战调度平台。智能化收集、整合救援数据,第一时间评估灾情,模拟分析灾害救援现场情况,全过程优化应急救援方案,实时跟踪反馈救援进展,为救援提供大数据支撑。探索实施智慧化管理。创建社会应急救援数字化资源库,动态更新人员、装备、物资的数量、状态和物理位置,智能响应灾害发生发展变化情形,提供资源配置最佳方案,辅助决策救援行动。畅通信息共享渠道。统一社会应急数字化平台建设标准,打破各类应急力量信息壁垒,与消防智慧接处警平台、应急管理调度平台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发挥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工具优势,搭建实时通讯和信息交汇模型,利用数字赋能助力救援效率提升。
全面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广泛的参与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统筹各类社会应急救援资源;强化社会单位应急救援社会责任,鼓励组建应急响应团队,组织常态培训,提升应急救援参与质量。完善社区协同应急渠道。设立社区应急资源库,组建居民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构建务实有效的信息沟通通道,打造社会应急救援前沿阵地,提升各类突发灾害初期响应能力。强化公众应急教育。开展社会应急常识和技能科普教育,组织应急知识进社区活动,举办公开讲座和研讨,运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提升公众灾害防范意识和社会应急参与度。
强化队伍建设保障。加强人才保障。完善政策吸引优秀社会应急人才,优化人才管理和配置,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配齐个人防护装备,加强日常安全训练,构建专业、高效和人文关怀的救援保障体系。规范经费保障。足额保障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经费支出,鼓励各级政府将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纳入社会公共安全预算组成部分,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和监督体系,定期评估社会应急经费使用效能。落实装备保障。制定完善社会应急装备配备标准,科学配置社会应急救援装备,建立专业装备维护团队,开展装备技术实训,支持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建立第三方装备配置评估制度。
促进良性健康发展。规范党组织建设。配优配强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党组织负责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加强队伍纪律建设,确保救援行动指挥调度集中统一。开展示范榜样建设。培树社会应急救援领域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社会应急先进典型事迹,增强公众应急救援参与意愿,提升应急救援工作的社会责任感。完善惩戒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应急救援监督惩戒机制,纳入信用管理体系,组织警示约谈教育,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开展应急救援实战评估,促进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良性发展。(作者单位:中共忻州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