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河村位于沁水县张村乡,有293户712人,脱贫人口63户176人,其中监测户2户4人,是晋城市委政法委包联帮扶村。近年来,晋城市委政法委机关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扛牢责任,推动政策落实,通过“四个维度”推进富民强村,帮扶质效进一步提升,“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成效更加明显。今年5月,晋城市委政法委再次被评为晋城市驻村帮扶工作优秀单位。
持续扛牢责任,提升站位有“高度”
晋城市委政法委坚持把驻村帮扶提升至政治高度,确保与市委部署要求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
年初,根据晋城市巩固衔接工作总体部署,结合帮扶村的村情村况,市委政法委研究本单位年度帮扶计划、帮扶工作重点;年末,听取驻村工作队年度工作汇报,检验帮扶成果。驻村工作队实行周工作调度,严格落实每周“五天四夜”驻村要求。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石云峰率先垂范,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提出“科学谋划乡村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确保项目落地见效,促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市委政法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刘冰定期听取工作汇报、解决巩固衔接大比武活动迎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落实、农产品助销、驻村力量充实调整等具体问题,严格落实一年4次进村入户要求,真帮实扶。
持续推动落实,政策帮扶有“精度”
坚持“先锋沁水、强基提升”引领,发挥驻村干部作用,打好巩固衔接帮扶系列组合拳,确保政策落实既精又准。
高效运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晋城市每年按照家庭人均收入新标准开展收入测算,建立“两类群体”台账,强化对收入8000元以下、年收入不增反降群体的监测;对2户因病返贫人口及时纳入监测对象,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
晋城市落实“雨露计划”、脱贫家庭大学生新生奖补,教育资助10余人次,控辍保学100%;全面推进基本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00%、医疗保障参保率100%;全力保障住房安全,改造危房2户;大力保障饮水安全,水质检测、用水量等指标全部达标;组织脱贫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20余次,外出务工就业80余人,交通和稳岗“两项补贴”及时兑现到位;“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升学、创业加就业100%。
持续助力龙头,产业发展有“力度”
立足帮扶村优势,做好“土特产”文章,做大做强特色龙头企业,打造乡村振兴发展新引擎。
位于帮扶村内的沁水县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产品服务、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企业,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年生产加工5000吨小米,是沁水县重要的农字号企业,也是晋城市谷子产业园区、晋城龙头企业。2020年成立以来,市委政法委机关主要领导十分关心、帮助和支持企业,多次深入企业调研,提出指导意见,协调有关部门引入资金,推动其逐步发展壮大。同时,企业注重联动经营发展,通过与农户合作互利,保障收入的方式,带动了农户种植谷子积极性,每年签约种植2000多亩,形成“一企兴一业带一片”效应;注重务工就业帮扶,采取“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的模式,用工优先脱贫户,为50户脱贫户提供务工岗位,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重要带动力量。
持续真帮实扶,巩固衔接有“温度”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以群众满意的成绩交出高质量发展考卷,打赢巩固衔接翻身仗。
配合村“两委”,积极推动实施了文体小广场环境美化工程、南板桥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梁沟线水毁道路修复工程、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工程,3950亩耕地提升改造,今年又推动3个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入库,进一步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市委政法委机关和驻村工作队助销农产品7万余元,增加了村民收入。开展“五星联动”文明户创评,划分19个小微网格,推进平安法治张河建设;协调推动“送戏下乡”,丰富村民文化生活。2022年全村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2721元,2023年人均纯收入15935元,实现了稳步增收,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未发生一例返贫,脱贫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改善,巩固衔接工作赢得群众高度认可。
本报记者郭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