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全国法治(制)媒体海南采访行

让群众不舒心时有个地方“找说法”

——儋州市委政法委打造村级矛盾纠纷一站式服务平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如何推动“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儋州样板落地生根,成为儋州市委政法委思考的问题。对此,儋州市委政法委在贯彻落实省委政法委工作部署上精准发力,在中和镇黄江村委会和南丰镇油文村委会创建成立两个村级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服务平台“初心调解室(亭)”,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预防阵地前移,让群众不舒心时有个地方“找说法”,以“心贴心”服务定分止争。

引用典故解开邻里心结

  9月2日,记者走进黄江村委会,石碑上刻着的“六六约定”村规民约格外醒目,围墙上书写的“六尺巷”“劝和”文化治理等典故映入眼帘,邻里团结、以和为贵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黄江村委会下辖有4个自然村,共797户4146人。“遇到矛盾纠纷,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村民都习惯来‘初心调解室’寻求化解争议的办法。”黄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珍育介绍,经全方位加强宣传,村民有事都会找“初心调解室”协调解决,取得了矛盾抓在萌芽、防范做在激化前、教育走在化解前的乡村治理成效。
  不久前,黄江村村民赵某某到“初心调解室”反映,称邻居搭建简易房瓦檐侵占他家的地方,且雨天时水流至他家院子,希望给予协调解决。调解员随即组织双方到现场了解情况,找准争执的焦点,引用“六尺巷”等典故进行劝解,最终,双方各退让一步,握手言和。
  自“初心调解室”成立以来,黄江村委会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1起,其中历史遗留矛盾纠纷6起,为群众答疑解惑30余起。

“初心调解亭”调顺民心

  “有争执可以到‘初心调解亭’找调解员调解,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近日,儋州市南丰镇油文村委会“初心调解亭”调解员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时,耐心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纠纷靠法。
  南丰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张世茂介绍,“初心调解亭”自运行以来,油文村委会努力将其打造成“百姓说事点”“群众议事亭”,成为掌握民情、集中民智、解决民需、凝聚民心的有效途径,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是贴近群众、倾听民意的“神经末梢”。
  记者了解到,“初心调解亭”调解团队由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资规所等单位工作人员和村(居)法律顾问等资源力量组成,聚焦农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答疑解惑。
  如今,“初心调解亭”已成为服务周边群众、共商共议解决村中难题的便民平台,辖区群众反映矛盾纠纷有了新去处、议事有了新平台、解题有了新渠道,以“初心”巧解难题换取群众舒心满意。

创新模式让“盆景”变“风景”

  “初心调解室(亭)”依托综治中心,整合资规、司法、公安等资源力量,集接访、咨询、调解、帮扶等于一体,让群众在一个地方便可享受到咨询、政策解答、纠纷调解、信访处理等服务,也让群众的家长里短、邻里的鸡毛蒜皮、路边的口角争执等都有解决的地方。这就是设立‘初心调解室(亭)’的初心。”儋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郑兴华说。
  据了解,儋州市委政法委围绕“初心调解室(亭)”,创新制定了“初心调解室”的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图,结合东坡“和”文化的实质,发扬以和为贵、有舍有得的传统文化优势,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难题为导向,持续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目前,“初心调解室(亭)”不断探索吸纳行业调解队伍和离退休党员干部、热心群众等力量融入调解队伍,把纠纷调解交给群众,服务社会托付群众,善于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了“要我说”到“我要说”,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初心调解室(亭)”办实事、解民忧的温度。
  儋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陈宏文介绍,儋州以黄江村委会“初心调解室”、油文村委会“初心调解亭”成功经验为蓝本,在全市19个镇(办事处)各选取一个村(居)委会,全面铺开“初心调解室(亭)”创建工作,推动创建洋浦经济开发区矛盾纠纷化解服务中心,不断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不断增强矛盾纠纷化解新担当,让“盆景”变“风景”,确保“初心调解室(亭)”在儋州乡村根深叶茂。

本报记者兰锋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11期

  • 第2024-09-10期

  • 第2024-09-09期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5期

  • 第2024-09-04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9-02期

  • 第2024-08-30期

  • 第2024-08-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