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治理实践中,基层往往面临人少、事多、责重的窘境,“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
长治市紧盯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在做好基层治理“加减法”上下功夫,通过减群组、减事项、减会议、减陪同、减牌子、减借调为基层减负,加权力、加人力、加财力为基层赋能,坚持减到实处、赋到关键,推动为基层减负赋能成果可感可及。
为基层“减”包袱
卸下“指尖”包袱。开展纠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专项行动,针对政务App、政务公众号、工作群全面开展清理整治工作,对使用频率不高、工作内容重复交叉的群组进行合并,对长期不使用的“僵尸账号”“僵尸工作群”及时关停和注销。壶关县共规范官方公众账号31个,解散工作群65个。武乡县清理工作群68个,进一步规范工作群设立、管理与使用规则。
取消“错位”事项。全面梳理“三清单一目录”,乡镇(街道)立足工作实际全面起底各项工作事项,初步梳理权责清单、“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行政执法职权清单,编制《乡镇(街道)岗位目录》,由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司法局组成的工作专班高位指导,县(区)相关职能部门审核把关,依据“三上三下”工作原则,反复论证修改,进一步明晰乡镇(街道)权责范围,确保“清单之外无事项,列明之外无责任”。上党区10个乡镇(街道)共取消执法事项291项,保留执法事项259项,平均每个乡镇(街道)保留26项。
减去形式桎梏。针对“文山会海”、迎来送往、过度留痕、违规借调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开展减会议、减陪同、减牌子、减借调工作。推行“多会合一”,要求不得陪会,不得就内容相同或相似的事项重复开会,已开到基层的会议不再层层召开;明确调研不扎堆、不事先踩点、不制作接待手册,严控随行、陪同人员;集中整治牌子乱象,明确农村室外统一为“一横四竖一标识”6块牌子,社区室外统一为“一横三竖一标识”5块牌子;开展违规借调人员清理工作,严控从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工作人员。襄垣县清理300余块室外标识标牌,取消各类阶段性、临时性在村(社区)设立的办公室等机制牌子150余个。长子县出台《乡村(社区)干部借调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干部借调管理长效机制。
给基层“加”元气
加“权”赋能量。依据重心下移、条专块统、责权一致的原则,赋予全市128个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公共事务综合管理权、对辖区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的建议权等7项权限,进一步增强乡镇(街道)对辖区社会性、公益性事务的治理功能。潞州区通过小区党支部对物业服务质量开展抽样调查、作出评价意见,联合街道、社区对2家评为D级的物业企业增加考察频次,进行约谈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物业企业纳入“黑榜”,倒逼物业企业提升服务质量。
加“人”添活力。持续推进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倾斜,特别是向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员倾斜,探索基层在编干部晋升渠道,着力补充社区工作者队伍,拓展社区工作者考选到机关事业单位任职路径,为强化基层人员队伍建设水平提供强力支持。壶关县选拔优秀村支书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在年度公务员招考中设置村(社区)干部专设岗位,已有7名村(社区)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先后将6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纳入乡镇领导班子。
加“财”增保障。持续优化基层治理和服务资源配置,强化镇街、村(社区)工作经费保障,严格落实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补贴、公务交通补贴等政策,确保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壶关县实行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奖金全部发放到位。平顺县由镇政府下放财务工作,解决“保姆式”账务代管,将下辖的4个社区分别开设独立法人账户,充分发挥社区资金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的实效。
本报记者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