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辽宁法院“强基工程”的扎实推进,辽宁省锦州市两级法院聚力打造全面强化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建设的强基工程,营造了上下协调、大抓基层、强基固本的浓厚氛围。其中,凌海市人民法院以深厚的红色底蕴和鲜明的红色禀赋,持续深化强基工程,在辽宁省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强基”之路。
蓄力升级 拥抱“数智司法”
“我们现在所在的区域就是智能服务区,只要用手指一点,立案流程清楚可见,送达也可以在线上完成。”在凌海市法院右卫人民法庭,干警为来访群众演示讲解智能化庭审。
2022年,锦州中院党组对标省法院要求,摸实情、明路径,夯基础、强布局,指导基层法院持续优化法庭布局。凌海市法院所辖5个人民法庭运行成效和功能作用突出,在全省具有示范引领效应,被省法院通报表扬。目前,5个人民法庭科学划分法庭功能区域,升级改造科技法庭硬件设施,增设了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在线调解等现代化审判设备。
“红色”传承 践行为民初心
去年4月,中央电视台对翠岩法庭化解祖孙之间的土地纠纷矛盾,重塑传统美德的做法进行了报道。原告刘某某与被告闫某某系祖孙关系,刘某某年事已高,生活不能自理,由女儿照顾,其女儿无固定收入。多年来,家庭关系紧张,矛盾愈演愈烈。为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境,承办法官多次到刘某某、闫某某家里走访,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凌海市法院翠岩人民法庭距凌海市区有一百多里,周边群峰耸立、千嶂叠翠,是名副其实的“大山里的法庭”。走进翠岩法庭,红色文化长廊通过展板、浮雕等形式,展示了辽沈战役期间解放军将士们不畏艰险、勇于战斗的红色故事。多年来,在这片浸润着革命气息的土地上,翠岩法庭积极发挥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的前沿阵地作用,打造出具有翠岩法庭特色的“红色名片”。
守护“家和” 传递法治温度
王女士离婚后见前夫生活越来越好,心理失衡,便两次来到法院,以财产分割等事由对其进行起诉。其前夫一怒之下,也来到法院以财产纠纷为由状告王女士。而这时正逢两人的孩子高考,于是在征求当事人同意后,承办法官引入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疏导,最终在法官十余次背靠背调解后,撤诉结案。
人民法庭是家事审判的前沿主阵地,根据辽宁省高院部署要求,锦州中院确定凌海市法院大凌河人民法庭为“家事审判”专业化法庭。凌海法院秉承“柔情司法、调判促和”的家事审判新理念,积极探索“3+2+4”工作模式。“3”指组建专业化审判队伍,创建清单式审判方式,定期举办研讨分析会;“2”指运用好网格化管理平台,运用好人民法院调解平台;“4”指开展“护苗行动”助成长,举办“幸福家庭微课堂”,坚持“巡回审判”到村屯,撑起守护老年人“安全伞”。
法护营商 深化安商暖企
60岁的李某是凌海某铸锻厂的焊工,在一次操作中不慎从高处坠落,导致腰椎二椎体压缩性骨折,经鉴定达到九级伤残。当李某索要赔偿时,30余万元的赔偿金对于一个小公司来说实属不易。由于双方未能达成共识,故诉诸法律。承办法官多次进行“背对背”调解,被告一次性赔偿李某21万元,案件圆满解决。
然而,承办法官发现石山镇采石场众多,这些小微企业在用工时普遍存在突破用工年龄上限、缺乏参加保险意识等问题,于是向凌海市工商联发出司法建议,随即双方开展了民营企业大讲堂活动,增强企业法治意识。
企有所需,法有所为。石山法庭还尝试探索“法企共建”新思路、新模式,与辖区三台子镇32家企业的联合党支部开展了法企共建活动,积极打造“司法助力营商环境”党建特色品牌。2023年12月,石山法庭被授予“辽宁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翟红彦 孔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