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警察同志,及时扶起我摔倒的父亲。”泽州县下村镇下村村李女士握着民警的手激动地说。
11月5日深夜,巡逻民警路过下村镇某巷子时听到呼救声,寻声发现一摔倒在地的老人。民警赶忙上前,搀扶起老人,并联系其家属将老人送回。
近年来,泽州县公安局下村派出所紧盯“派出所主防”,引“枫桥经验”之水,灌溉预防警务之田,从加强党建、调解矛盾、发动群众这几方面使劲儿,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主防”路线,努力维护长河之源的平安祥和。
党建领航:给平安建设加把劲儿
下村派出所荣誉室里,一块块亮闪闪的奖牌、一面面大红色的锦旗,讲述着这个1986年成立的派出所的“牛”事儿: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集体三等功,以及众多公安专项行动的表彰。
下村是长河流域的头,位置特殊,煤矿资源多,可交通不太方便,警情呈现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复杂场所多、治安要素多四个特点。该所紧扣品牌亮点创建工作要求,探索推出“24小时雷锋岗”党建品牌,让党建和业务紧紧绑在一起,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管是组织党员群众,还是履行思想职责,都有一套成熟的机制。所长赵大勇说:“‘党建+主防’模式,为派出所平安建设打下了好底子。”
派出所领导带头,党员干部带头,队伍像大雁一样,有了“雁阵效应”。年轻民警曹玉杰说:“所领导冲在前头,对我们就是无声的鼓励。”
此外,该所始终坚持“传帮带”制度,老民警带着新民警去社区、村里,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走访、巡逻、调解矛盾等工作,推动新警快速成长。
多元化解:开出调解矛盾纠纷“良方”
今年6月,下村村民段某扩建房子,和邻居李某因为地界吵得很凶。正在附近巡逻的副所长郭栋源接到村辅警苗敦政发来的消息及时赶了过去。经过两个多小时耐心劝导,两家慢慢冷静下来。为彻底解决问题,郭栋源第二天找村委会和国土部门工作人员量地界,还找了两家亲戚来劝说,在民警“法+理+情”的调解下,两家和好如初。
下村派出所每天的警情里,纠纷警情差不多占70%。为了让矛盾不上交,派出所让党小组发挥作用,按“网格+警格”模式,把25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分成5个区,党员民警当调解组长,落实党员干部“三级调解”责任。发现矛盾,先让社区民警、村辅警、网格员和当事人现场调解;要是复杂或者不好现场处理的,调解组长带着村干部、当事人在村委会调解;重点、难点纠纷,民警就找法庭、司法、综治和相关部门一起调解。
工作中,该所探索推出“田间和解、村委化解、所里调解”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今年以来,摸排出210多起矛盾纠纷,96%都解决了。
副所长时萧说:“我们在走访、巡逻、看视频、办案时,主动查找风险隐患,努力发现矛盾纠纷的苗头,尽量不让民事变刑事。”
专群联防:共护美好幸福生活
“要不是你们来得快,我那1.5万元救命钱就被骗子骗走了!”赵女士说。
今年4月初,下村派出所接到96110预警,说赵女士可能遭遇电信诈骗。值班民警李彦成和同事赶紧往赵女士家跑,路上还不停拨打电话。民警赶到赵女士家时,看到赵女士正在和骗子通话。李彦成对着电话喊:“我是下村派出所民警,你敢和我视频不!”骗子一听挂断了电话。
在反诈这事儿上,下村派出所根据电信诈骗类型线上线下开展宣传,打造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反诈宣传格局。今年以来,该所成功劝阻12起电信诈骗,电诈案件下降33.3%,损失减少43.2%。
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群众干。派出所全体民辅警上门进圈加群,“身入”村居,“心至”群众,和村干部、商户、志愿者一起建立起1000余人的“长河红警”队伍,深化专群联防,全力开展治安防控、宣传平安、调解矛盾这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
本报记者郭志平 通讯员刘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