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张中)“这么长时间了,我们的地力补贴款还没有到账,大家都指着这笔钱呢!”近日,忻州市忻府区一村委会与村民之间因土地承包费和地力补贴款的问题产生了矛盾,诉至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法院。
由于案件数量多、涉及面广,该院决定采取诉前调解的方式,并成立专门的调解小组办理此案。调解小组在接手案件后,多次走村入户向村民们深入了解该事件的具体情况,并召集村委会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各方意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鼓励村民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通过沟通和协商,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案件处理最佳方案,找到一个双赢的解决办法,实质化解纠纷。
经过调解小组的释法明理,300多户村民积极配合,全部交齐承包费。虽仍有16户村民没交费,但调解小组并没有放弃,在电话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多次往返这16户村民家中,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症结,发现这部分村民是因为不了解政策而产生误解,法官们以他们签订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与普通承包合同的区别为切入点,耐心细致进行释法明理和情绪疏导工作。最终,在法院的主持下,这16户村民缴纳了土地承包费,挽回了集体损失8万元,成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