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锥机器人,推动交通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和无人化高效处置转型;
便携式激光警示投影,以光感成像为手段,使现场作业安全性实现由平面到立体的跨度飞跃;
高速公路两轴货车动态管控模型,通过“多变量时空同步图卷积网络”,实现秒级预警;
社会化服务系统,以再次升级软硬件服务资源为基础,打造一站式交管服务新体验;
……
赓续鼎新,科技赋能。2023年以来,山西公安交警在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公安厅交管局的支持指导下,以保障人民群众平安畅通出行为使命任务,立足实战需要,借势蓄力深入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随着一大批具有“交警味”的数字化创新成果先后落地,为发展和提升公安交管新质生产力、战斗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智慧公安我先行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智慧交通锥机器人,基站是整个系统的‘智慧大脑’,负责气象监测、视频监控和自主充电;预警车是‘先锋战士’……”民警郭威向围着她的小朋友讲解道。不久前,由高速公安交警三支队研发的智慧交通锥机器人在省公安厅警营开放活动中一经亮相,迅速引来围观。
“最初的构想来源于扫地机器人等一些人工智能设备,再结合与公安交管工作密不可分的路锥,形成智慧交通锥机器人的雏形。”作为研发主力的高速公安交警三支队民警崔太岳向记者介绍,根据实战工作需要,加上警灯、警笛、显示屏、视频监控、雨雪雾恶劣天气探测仪等,该设备雏形逐渐向路面延伸。
智慧交通锥机器人,是为应对民警在路面执勤或处理事故时摆放路锥面临的高危、低效、规范性差等突出问题而研发的。该设备分基站版和便捷版两种:基站版由基站、预警车、锥桶、操作平台构成,便捷版可折叠、便于携带,能够自动快速布设和回收,替代人工搬运,可有效降低现场人员伤亡风险。目前,该机器人应用场景在由公安部和工信部组织的全国200余个公安领域机器人应用场景评选中脱颖而出,两次进入全国复评,成为山西唯一一家进入全国复评的应用场景,同时该应用场景已被公安部、工信部列为首批全国公安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不仅如此,在警营开放活动中,高速公安交警五支队展出的便携式激光警示投影警用装备,也引起参观者的极大兴趣。据了解,便携式激光警示投影设备通过激光光源照射衍射元件实现警示文字、交通标志等内容的投影,配合原有警灯和路面反光锥桶对后方来车做出警示,该设备采用激光照明,因其亮度高、清晰度好,呈现出的警示效果实现了由平面向立体转换。
推进研发的高速公安交警五支队副支队长梁国伟表示:“即使遭遇大雾天气,这个设备仍可以将安全提示投影在空中,让后方来车能清晰看到前方是否发生事故,提前进行预判或处理,有效降低二次事故风险的发生。”
“最难的部分就是激光警示投影的透镜,其利用了光刻原理,通过技术手段让文字从透镜里射出去,还要保证照射距离和清晰度。”据参与研发的民警杨奇、叶国庆介绍,该设备能够让后方来车迅速识别且做出避让,很好地填补了摆放警示标志的空白时间,提升了高速公路现场作业的安全性。
2024年底,便携式激光警示投影设备参加公安部联合全国总工会组织的“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获得“实用警用装备”类三等奖。
实战牵引创新路
科技兴警,先试先行。实战是检验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最关键的一环,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推广应用过程是否顺利、系统切换是否顺畅……这些问题都是实际应用中最引人关注、也是检验硬实力的关键。
在晋城交管社会化服务系统平台上,对机动车检测线、驾驶人考试场、机动车登记服务站等参与交通管理的社会化服务机构统计反馈中,办理交管业务的群众评价出现的高频词是“好、快、准”。“好”是服务态度好,“快”是办事效率快,“准”是一次性办结准确无误。晋城交管部门将原有的检测线专网和考试专网整合为统一的社会化服务专网,包括其网络规划、VLAN及IP地址段划分。同时,围绕驾驶人考试、机动车查验检验等业务的需求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分析,制定社会化服务系统升级改造计划,逐步完成新旧系统的切换,做到业务办理不中断和系统转切无感化,得到部局和省公安厅交管局的充分肯定,并发函通报表扬。
“随着公安交管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社会化服务机构参与交通管理的需求增多,作为全省试点单位,晋城市围绕构建面向检测站、考场、汽车销售商、登记服务站等社会化网点的统一服务,提升交管服务效能。”晋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主任翟波波面对未来信心满满。
不仅晋城交管工作积极迈进数据时代,智慧交通锥机器人系统目前也已开展试点应用,它可以在系统覆盖范围内,针对异常停车、行人上高速、轻微事故等占比约30%的警情,替代人工出警和处置,有效缓解了警力不足问题。同时,可以在事件发生后10分钟内到达现场进行先期预警和安全防护等处置,将明显提升现场安全防护的效率和效果,并缓解事故造成的拥堵影响。
科技赋能显担当
大数据时代,智慧警务迈入新阶段,构建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建立健全大数据合成作战一体化指挥机制,已经成为公安交管工作创新发展的“硬核抓手”。
在高速公安交警六支队指挥中心,一组组秒速闪频的数据,实时动态监测着行驶在辖区的两轴货车。系统根据不同的通行条件,自动匹配相应的通行诱导和管控场景,为科学部署勤务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大力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从被动式的数据应用转向主动式的数据分析和预测,针对辖区两轴货车事故高发的难点痛点问题,高速公安交警六支队依托大数据工具,从信息采集到诱导管控、轨迹跟踪、安全监管等环节打造了“高速公路两轴货车动态管控模型”。模型依托CNN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叠加多个时空同步图卷积层,建立“多变量时空同步图卷积网络”,对车辆特征进行提取,经过Ma⁃pReduce工具精准计算,实现两轴货车的秒级平台预警。通过多定权因子排序算法和最大公共路径匹配提取算法,实现秒级信息发布和诱导提示。同时,运用算法计算出25个关键指标的特征贡献值,运用综合模糊评价和加权赋分算法,建立风险隐患库和“一车一档”户籍化管理,逐步形成两轴货车的全流程动态管控机制。该模型自2023年投入实战以来,有效预防和减少了两轴货车的事故发生,并在省公安厅交管局组织的2024年建模比武中荣获一等奖。
回望山西公安交警自2023年以来在科技警务上迈出的坚实步伐,一组组数字和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全体民辅警的智慧和奉献。随着山西公安交警科技应用逐步从“纸上”跃然“纸下”,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智慧警务解密“交管密码”。
本报记者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