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法官,这下案子圆满解决,我们也能彻底解开心结,安心回村过年了!”近日,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的原被告如约前往太原市小店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在北格法庭法官冯亚妮和执行局法官王严梓的共同见证下,被告主动向原告结清案款,双方矛盾得以实质化解。
本案原被告是同村村民,因投资生意等原因,被告自2019年起多次向原告借款并形成共10.5万元欠条,后被告虽陆续偿还部分款项,但一直未能清偿完毕。
2024年5月,原告诉至小店区法院要求被告偿还尚未归还的本金及利息共计10万余元,承办法官冯亚妮多次联系被告调解,其认可借款事实,但表示双方账目不清、利息计算方式不同,不同意调解。后法院在核算双方资金往来情况后依法作出判决,双方均未提起上诉。
判决生效后,冯亚妮及其团队成员及时联系被告,主动追踪案件后续情况,释法说理的同时,主动了解其履行能力,督促其在判决确定的履行期内积极主动履行生效判决。被告在督促下尽力偿还,但仍未能全部履行,后原告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冯亚妮团队第一时间与执行局王严梓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反馈执前督促具体情况。为促使案件高效化解,切实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经过共同分析研判,确定了从同村情谊及债权的实现利益等角度对原被告做思想工作,尽可能达成和解。
“你们认识这么久,又同住一村,年底大家都是用钱的时候,得记着是人家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帮你一把……”
“目前他的经济情况你也清楚,并非主观故意不还你钱……”
“自动履行和强制执行是不同的,如果成为了失信被执行人,你的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
“现在他名下没有足够可供执行的财产,如果能达成和解,可以尽快兑现你的胜诉权益……”
经过几个小时的共同努力,双方当事人彼此理解、达成了和解意向,在审判法官与执行法官的共同见证下,被告主动向原告履行了剩余案件款。至此,双方“别扭”了多年的心结彻底解开。
执前督促是审判工作的延伸,也是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的有益探索。北格法庭积极落实小店法院的执前督促履行工作,切实将“谁审理谁负责督促执行”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引导当事人从“要我履行”的一缓再缓转变为“我要履行”的主动承担,自2024年11月以来,发出执前督促告知书14次、自动履行告知书11次,其中全部自动履行案件4件、部分自动履行13件。
今后,小店法院将继续加强审执协调配合,尽快将当事人的“纸上权益”兑换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让当事人真切感受到司法的力度与温度。
本报记者关振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