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春秋时期政治家叔向(上)

  羊舌肸(音希),字叔向,因食邑在杨(今山西洪洞东南),又称杨肸。他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晋平公时拜为太傅、兼上大夫,历史上多称他为叔向。叔向博学多闻,精通文史,富有才干,在参与社会政治和外交活动上事迹卓著,成为与郑国的子产、齐国的晏婴齐名的一代政治家。
  《左传》记载,鲁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叔向给子产写了一封信,表示了与子产不同的观点。当代法学界认为,子产公布成文法是一项具有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叔向则是持一种保守立场。但也应当看到,叔向的法律观点也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他认为法不能预先公开(另有解读称叔向坚持判例法、反对成文法);主张法先王,认为只有在每个新王朝建立时才能立法,反对法律因势而变;主张以礼义教化为主,刑法为辅。“闲之以义,纠之以政,行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意思是说:对于解决社会犯罪问题,刑法惩治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而应当通过道德的规范、正确的施政,以及用道义、诚信、仁爱来教育人民。他说“国将亡,必多制”,正如同老子所说的“法令滋张,盗贼多有”,是一种无为而治的政治观念。
  叔向在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一件事,是他在对待有关他弟弟的一起案件上,主张直道司法,大义凛然。
  羊舌氏是晋国的公族,羊舌肸之父羊舌职就是晋国大夫,羊舌肸之母史称叔姬。叔姫聪明贤惠,生有羊舌赤、羊舌肸(叔向)两个儿子。羊舌职后又娶妾,生羊舌虎(叔虎)、羊舌鲋(叔鱼)二人。案件就出在叔向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羊舌鲋身上。羊舌鲋自幼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沾染了不少贵族骄横的习气,又由于他是庶出,在家庭中没有地位,精神上相对压抑,形成了他待人接物凶狠贪婪的性格。他看到天下诸侯争霸,认为掌握军权重要,于是习武从军,依附掌握军权的范宣子,成为范宣子军中亲信,从而得到提拔重用。公元前528年,羊舌鲋代理理官,韩宣子把一件诉讼多年而没有解决的贵族之间的土地纠纷案交给他来处理。
  这件案子的原告邢侯,被告雍子,两人是同父异母兄弟,原是楚国人,出于不同的原因,先后分别来到晋国。
  雍子是楚国申公巫臣之子,由于在家族中受到父母的欺压和谗害,便逃到晋国来。晋厉公八年(公元前573年),晋楚两国交战,在彭城(现徐州市)战役中,晋军被楚军困于彭城附近的靡角之谷。晋军军心涣散,即将土崩瓦解的时候,机智善战的雍子力挽败局,以自己的亲兵为主重新组织了一支兵马,与楚军对抗。他巧于用兵,以少胜多,击溃了楚军,然后借势重整晋军,乘胜出击,一举夺回彭城,并指挥军队马不停蹄地跟踪追击,收复了彭城东边的几个小国。雍子由此成为晋国的英雄,晋厉公论功行赏,将畜邑之地(现山西境内)赐给雍子,并任用雍子为自己的谋士。
  邢侯原名狐庸,也是申公巫臣的儿子。申公巫臣在楚国与子反争夺美女夏姬,未能如愿,便偷偷携带夏姬投奔了晋国,邢侯亦随父来到晋国。申公巫臣机智多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战将,他帮助晋国抵御北狄入侵,又为晋国联络吴国,并亲自到吴国帮其训练军队,教吴军如何使用战车、如何布置箭阵、如何攻城、如何防御等战术,使吴军战斗力大为提高。申公巫臣又派儿子狐庸作为晋国大使住在吴国。申公巫臣父子成为晋吴两国通使联合的创始人。晋吴结盟后,吴国便以晋国为后盾,出兵攻打楚国周围的许多小国,一度使楚军疲于奔命,国力有很大削弱。申公巫臣由此被任命为晋国重要谋士。晋国把邢邑赐封给申公巫臣。申公巫臣死后,封地由狐庸继承,加封狐庸为邢侯。

山西法治文化建设研究会
《山西法治报》社宣
仇拉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8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6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4期

  • 第2025-02-21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9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