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建设的征程中,孝义市人民检察院勇立潮头,始终紧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时代命题,以实际行动践行法治精神,不断提升检察工作质效。他们深刻认识到,典型案例是法治宣传的生动教材,也是检察智慧的宝贵结晶。近年来,该院把典型案例培育作为提高检察人员综合素能和提升检察办案质效的重要途径,大胆探索,躬身实践“三个三”工作措施,从制度的根基、办案的环节、前行的路径三个方面同时发力,着手抓实典型案例培育,力求以点带面,进而带动该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健全“三项”制度
强化案例培育意识
制度是行为的先导,孝义市检察院深谙此理,精心构建起强化案例培育意识的“三项制度”堡垒。
以学促育,找准典型案例培育方向。该院建立以学促育机制,把最高检、省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作为必学内容,组织院领导带头学、检委会集体学、各业务部门专题学,并进行交流研讨,推动案例意识入脑入心。曾有一宗复杂经济犯罪案,涉及多方交易、新型金融手段,法律适用存争议。院领导组织专项学习,深入剖析最高检类似指导案例,各部门认真研讨,从中学到关键定罪思路,最终精准指控犯罪,让学习成果落地为办案实效,切实推动案例意识扎根心间。
案例援引制度融入日常办案流程,成为检察官办案“标配动作”。通过同类案例学习,结合所办案件,该院引导检察官养成运用典型案例、指导性案例的自觉性。在处理系列盗窃案时,检察官检索同类案例,发现相似作案手法、销赃路径,借鉴过往量刑考量与证据固定要点,结合本案细节,精准量刑建议,促使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也让运用典型案例的自觉蔚然成风。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发挥“指挥棒”作用。考核激励机制是强劲“助推器”,将典型案例与绩效挂钩,点燃检察官奋进之火。为了能在考核中脱颖而出,该院检察官主动深挖案件亮点,总结办案经验,精心申报,在成功入选典型案例后,不仅个人获得荣誉,更带动团队积极进取,全院掀起你追我赶培育典型的热潮。
聚焦“三个”重点
厚植案例培育沃土
孝义市检察院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为案例培育夯实深厚根基。
聚焦案例“风向标”,靶向发力。该院以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与民生关系密切案件反映的突出问题和检察重点工作为抓手,围绕政策新变化、形势新要求、上级新部署三个方面筛选具有培育价值的“种子”案件,对涉及“四大检察”交叉的案件,坚持融合能动履职,实现办案效果的倍增、叠加效应。
聚焦典型打造,注重精雕细琢。该院要求从提前介入阶段就开始谋划,按照典型案例的标准,敏锐捕捉案件类型、特点、难点等典型特质,综合运用好提前介入、检察建议等,不断提升监督深度。办理某企业污染环境案,检察官提前介入依典型标准“把脉”,敏锐捕捉企业违规排污隐蔽手段、环境损害评估难点等特质。同时,借助专家咨询、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全程跟进监督,既让企业承担责任,又总结出类案监督模板,提升了监督深度与精度。
聚焦办案成效,持续跟踪问效。该院建立案件办理“回头看”机制,对已办结的拟培育案件进行定期复盘,对工作亮点、成效及法律适用疑难、困惑,及时总结办案经验,提炼办案亮点。对已办结的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督案,复盘发现,初办虽取缔违规摊贩、净化环境,但新隐患滋生。检察官再调研、再监督,联合多部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总结经验亮点,为后续校园食品安全办案提供范例,持续放大办案成效。
用好“三种”手段
提升案例培育质效
孝义市检察院不断创新手段赋能,让典型案例培育结出累累硕果。
以大数据赋能监督办案,借智能芯片点亮正义之光。在交通肇事案件里,海量信息曾让办案举步维艰。该院通过运用大数据对该类案件进行碰撞比对,发现市域交通事故发生呈现的规律性,深挖总结存在的监管漏洞,针对性地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推动社会诉源治理,并被评为全省优秀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为社会治理注入检察智慧。
深化检察官联席会议,群策群力。该院不仅通过联席会议为办案检察官决策提供参考性意见,夯实办案质量基础,同时将其打造为凝聚集体智慧培育典型案例的平台,组织检察官就如何打造成精品案例进行积极研讨,凝聚强大培育工作合力。在疑难复杂的商业贿赂案中,罪与非罪界限模糊,证据链复杂。联席会议上,各检察官畅所欲言,从不同专业视角剖析,探讨如何打造精品案例。最终整合思路,精准定性,完善证据,不仅办成铁案,更积累了类案办理经验。
强化内外联动协作,打通壁垒。对内,压实案例编写、报送、审核责任,确保案例编写既客观反映办案过程,又突出案例的独特性、典型意义及检察办案成效。对外,积极进行“错职咨询”,树牢协同共治的意识。在办理督促整治黑臭水体污染河道行政公益诉讼案中,跨部门进行咨询、核实线索,与水利局等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勘查、取证,形成整治合力,协同解决城排渠淤堵溢流顽疾,该案被评为全省典型案例。
孝义市检察院凭借“三个三”硬核举措,在典型案例培育上稳步迈进,以个案公正诠释法治担当,用典型引领铸就检察辉煌,向着法治新高度砥砺奋进。
本报记者李婧 通讯员赵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