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执剑破难 守护公平

——看大同中院如何以党建促执行质效提升

  “执行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秉持‘高标准’、坚守‘严要求’、推出‘实举措’,精耕细作每一个案件,最大程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3月12日,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在召开全市法院执行局长党建执行双述职报告会上,大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如今,大同中院执行局正以党建为引领,奋力书写执行工作的崭新篇章,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撒入每一个司法案件,温暖每一位当事人的心田。

强基筑垒 厚植战斗根基

  走进大同中院执行局,党建的气息扑面而来。从办公室的鲜红党旗,到墙上党员的承诺,处处彰显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执行局围绕执行工作特点,突出党组织核心领导。根据各执行团队内党员分布,明确党小组参与团队决策、监督案件执行的具体机制。“统分结合”,既用“统”的思想规划组织发展,又以“分”的思维落实制度责任。无论是零下17℃艰难的腾退现场,还是跨越1600公里追查隐匿财产的“智慧战场”,都有党员冲锋在前,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破解执行难的强大治理效能。
  在制度建设方面,执行局构建了严密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将责任范围从抓建管总延伸至工作环节,细化到个案小事,覆盖全时全员。“三会一课”与执行例会、案件合议有机结合,主题党日与业务培训、工作需求紧密相连。定期传达部署、学习交流、监督整改,让党建工作贯穿执行工作全过程。
  某水泥公司因市场行情波动负债近5亿元,面临破产危机。执行局一班人经充分研判决议,创新“活封活扣”机制,保障企业正常生产,鼓励技术革新,最终促成执行和解。三年后,企业扭亏为盈,累计清偿债务近亿元。这一执行举措赢得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也凸显了党建引领下司法的温度与智慧。仅2024年,就有18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因此重焕生机。
  为确保执行队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司法形势下把握正确方向,执行局充分利用市内红色教育基地,以及鲍卫忠、韩旭辉等先进事迹,传播价值观念,弘扬担当精神。在全市法院“党建执行双融双促”动员部署会上,市中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刘文德以“初心如磐、司法为民”为题讲授“执行大讲堂”第一课,教育引导广大执行干警强化政治担当。执行局局长车进顺势而为,在某涉黑案件执行中总结梳理出“涉黑恶”案件财产快速处置机制,带领执行团队连续奋战140天,处置完毕896件涉案赃物,追回6686.90万元,受到省扫黑除恶督导组表扬。

深度融合 奏响协同旋律

  党建工作与执行工作的深度融合,是大同中院执行局的一大特色。执行局构建了党建工作和执行工作“谋划同向、部署同步、落实同力、检查同责”的运行机制,确保二者同频共振。
  在民生至上的宗旨引领下,执行局将涉民生案件执行作为工作重点,定期开展专项执行行动。2024年10月,在“利剑大同——2024”百日攻坚行动期间,主动将基层法院37件被执行人在中院属地的涉民生案件提级执行。短短26天,就执结31案,为困难群众追回工资、赡养费等共计500余万元,让“守正为民”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为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执行局聚焦主责主业,创新高效执行模式。常态实施“12345”工作机制、“1825”执行工作法,科学划分办案模块,合理编组提升效率。针对公司作为被执行人因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情况,执行局借助律师调查令、执行悬赏等机制,推行“追加变更,恢复执行出清一批”终本清仓法,并发展形成“七个一批”终本清仓法。该方法被省高院转发,并载入大数据模型DeepSeek。截至2024年底,大同两级法院已对28115件终本积案出清10989件。
  执行局还将党建工作与队伍建设紧密融合,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结合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员需求,灵活组织学习交流形式。通过“以党建带队建、以队建促执行”的思路,执行局全体干警齐心聚力、互助协作。在案件量同比增长46.49%的情况下,平均办案用时缩短了7.6天/件,案款发放周期从平均30天压缩到13个工作日。尤其是涉245人的翟某集资诈骗案,10天精准分配发放263.45万元案款,7名受害人代表赠言“执行解民忧,铁肩担正义”,成为执行工作的生动注脚。

先锋领航 激发队伍活力

  在大同中院执行局,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执行局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亮身份、作承诺、当表率。将党员干部列入贯彻执行、整改创新的第一梯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执行局近半数人员为军转群体,且均为党员。执行局精准借势军人品质、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结合执行工作特性,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通过“八一”主题党日活动等,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号召力,使“军事化”与示范引领有机结合。有着近30年党龄的原高岗忍着心脏支架手术后的身体应激反应,发挥曾担任部队侦察参谋的优势,在近千条数据中找到“蛛丝马迹”,发掘出价值百万的财产线索。即将退休的王纪宝根据悬赏线索连续蹲守3天,成功“偶遇”被执行人。这些故事激励着每一位执行干警。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干部更是冲锋在前。在“规范执行年”“暖冬——2024”“利剑大同——2024”等专项行动中,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副局长齐立波带领团队冒着严寒腾退房屋,为申请执行人执行到位106万元,并在房产拍卖成交后10个工作日内交付买受人;政委李昌新帮助平城区人民法院通过“府院联动”机制为101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100余万元;副局长马剑峰主动请缨办理涉党政机关案件,通过积极沟通,当地政府分期清偿完毕190万元欠款。
  执行局还开展党员与群众结对帮扶活动。在执行团队调整中,实行党员覆盖分布模式下的强弱搭配、新老搭配。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将业务知识、工作技巧传授给年轻同志,在业务和思想上进行指导,启发创新思维,培养优秀人才。执行庭长陈大涵、郑翔,协调办主任董占文,甚至退休在家的老执行员管朝夕、王文军,都积极参与帮带新人,形成了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良好氛围。

创新赋能 点燃发展引擎

  为形成党建工作新格局,大同中院执行局打造了“善执厉行、守正为民”党建品牌。设立执行形象大使、执行奉献模范、执行攻坚标兵、执行创效能手等榜样称号,成立“党员先锋队”、划定“党员责任区”、设置“党员示范岗”。通过示范行为影响、带动和团结全体执行干警,凝聚信任感和向心力。在执行服务中心拓展一线执行手段,前置服务打造便民平台。该党建品牌被大同市直机关工委确定为2024年优秀党建品牌。
  执行局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党建工作与执行工作发展需求,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开办“执行大讲堂”,组织执行干警前往烈士陵园缅怀祭扫,培育历史责任感;组织“我身边的鲍卫忠”主题演讲比赛、“党建领航破难前行”微党课竞赛等活动;通过外出普法宣传、司法救助回访、支部联合共建、网络直播互动等多种形式,向社会讲述执行故事,向干警传导优质能量。相关活动被省市级媒体多次报道,社会反响热烈。
  在学习模式上,执行局引入“互联网+党建”思维,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借助“学习强国”“法答网”“法信”“人民法院案例库”等平台,丰富干警学习资源。定期收集疑问交流分析,适时组织案例研讨学习。依托干警外出培训等时机,及时分享经验心得,形成了“典型案例微信分享、问题疑惑互动解决、业务技能层级帮带”的良好氛围。

严管监督 校准前行方向

  强化监督保障,才能把稳执行“方向盘”。大同中院执行局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学习条例法规、观看警示教育片;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纪律教育专题党课,组织全员前往大同市党风廉政教育馆参观学习,进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度解读;结合市委巡察、市委政法委“三查联动”等时机,加强执行领域突出问题整治。2024年全年实现执行干警“零违纪”记录。
  在机制运行方面,执行局推行“一案双查”,紧盯“程序节点”。加强对案件流程管理、执行行为规范等各环节的监督管控,定期检查评估,及时整改。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排查廉政风险点,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节点的监督,实行集约管控。设立案件评查小组,由党员骨干带头,定期对终本案件进行质量评查,对当年50%的终本案件进行抽查,信访案件100%倒查,及时交叉执行并倒查责任。
  执行局还建立了评先评优分值化、质效分析数据化、流程监管全程化、监督讲评一体化、案件评查交叉化、表彰通报公开化“六化”考评监督机制。将党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与个人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将信访舆情、当事人评价、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执行等情况量化统计,畅通监督渠道。2024年全年,大同中院执行公开留痕率同比提升23.22%,信访率同比下降11.31%。
  党建领航风帆劲,执行攻坚正当时。大同中院执行局将继续砥砺前行,让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更加畅通、更有温度,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本报记者潘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4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9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7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2期

  • 第2025-03-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