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建峰 通讯员张志忠)当前,移动污染源已成为影响大同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此,大同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强化源头监管、加大普法宣传,多措并举实施移动污染源整治,推动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近期,大同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在执法过程中发现,部分柴油货车车主为了节约运输成本,私自屏蔽尿素系统或是私自在温度传感器上加装螺杆,导致车辆氮氧化物排放增高。据了解,重型货车由于其发动机功率大、行驶里程长、使用频率高,排放的氮氧化物在移动源排放总量中占比颇高。这些氮氧化物不仅会形成酸雨、化学烟雾等,而且会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后,产生细颗粒物(PM2.5)等二次污染物,进一步降低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
该队针对车辆检验机构这一把控车辆排放达标的关键环节,向其发放承诺书,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流程开展检测工作,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不弄虚作假,不走过场,有效控制重型货车氮氧化物排放。同时,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如车辆尾气检测标准及法律法规详细解读、违规检测后果、全国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出具虚假报告典型案例,及重型货车擅自改装污染控制装置违法行为等,图文并茂、以案说法,让检验机构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尾气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