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以忠诚担当书写不凡

——山西省女子监狱十一监区的奋进之路

  有这样一支特别的队伍,她们,净化灵魂、温暖生命,拂去灰尘、点燃新生,巾帼警花于无声处奉献,熠熠芳华在高墙内绽放,她们就是山西省女子监狱十一监区的民警。
  多年来,十一监区在监管改造、刑罚执行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被监狱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2019年被省监狱管理局授予五一劳动奖状,2021年被省监狱管理局评为先进党支部,2022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成为全国监狱系统的一面旗帜。
  党建引领,扬起忠诚之帆。十一监区始终将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首位,2022年女子监狱率先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十一监区结合青年民警优势,打造了“青春阵地”党建品牌。在党建品牌的牵引下,十一监区狠抓支部党员政治能力建设,组织民警积极参加监狱组织的各类学习讲座,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民警积极参与党建活动策划、组织志愿服务等工作。党员民警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自觉承担起最艰巨的工作任务。主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老中青结合,传帮带相连,监区的工作柜里堆满了工作日记和学习笔记,记载着岁月痕迹,记录着执着用心,传承着忠诚警魂。
  安全为基,严守稳定防线。十一监区始终秉持“大安全”理念,结合监区工作实际,对照监狱工作指引,实行“四化”定置管理,规范罪犯言行举止,不断提升罪犯规矩意识。2024年1月,十一监区顺利通过省局标准化监区创建验收,成为全省监狱系统首批挂牌的标准化监区。紧扣监狱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引导监区民警树牢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高度责任自觉,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强化隐患整治,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持续提升民警应急处置能力。认真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以监狱打造的“良言善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为载体,紧盯风险防控,主动增强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效推动了“枫桥经验进高墙”。在对监区“刺头”罪犯王某的管理中,民警多次走访其户籍所在地,了解其成长环境和家庭矛盾,潜移默化教导王某控制情绪、好好说话。经过民警不懈努力,王某不仅提高了沟通技巧,还成为了监区矛盾化解员。
  改造为本,点亮新生希望。“改造一个人,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片社会。”十一监区始终坚持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定期组织罪犯学习法律法规,开展案例分析讲座,通过观看法治纪录片、模拟法庭等形式,让罪犯明是非,增强法治意识。开设政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形势政策等教育课程,学习《论语》《弟子规》等经典著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讲述中国的发展成就、历史故事,让罪犯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举办新春文化周、消夏文化月、读书会、情景剧展演等活动,丰富罪犯精神生活,提高改造内驱力。监狱试点推行项目矫正工作后,监区结合罪犯实际,运用说理、音乐活动,引导罪犯积极生活,罪犯违规违纪率明显降低,改造秩序持续向好。有的罪犯在周记中写道,“自上项目矫正课以来,让那个迷茫的我找到了走正确道路的方向”。
  执法为责,捍卫司法天平。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十一监区在计分考核罪犯、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执法工作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五项公开、三级合议”制度等,确保每一个执法环节都符合规定。为确保办案质效,监区民警在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案件时,在情况紧急、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连夜走访了解罪犯的家庭关系及社矫情况,多次合议评估改造表现,在切实保证罪犯合法权益的同时,推动刑罚执行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多年来,民警队伍未发生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保持了执法办案工作零差错,体现了监区民警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本报记者郭亚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4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9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7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