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将英雄故事转化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

  清明前夕,武霖英模事迹巡回报告团走进山西警察学院和中北大学,以庄重而热烈的氛围掀起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武霖用27岁的短暂生命铸就永恒丰碑,生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这种精神如火种般点燃全社会崇德向善的热情,更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和实践样本。
  公安英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璀璨明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公安系统共有99名民警因公牺牲,35人被评为烈士,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武霖的事迹正是这一精神的缩影:从社区调解的“贴心人”到危急关头的“挡刀者”,他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使命,用热血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将公安英模事迹融入思政课堂,是山西公安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武霖牺牲后,山西公安迅速启动“英模进校园”活动,将英雄故事转化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思政课从理论走向实践,更让学生在英雄事迹中感悟价值追求,增强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说服力。
  山西公安通过“五进”活动(进高校、进党校、进警校、进企业、进社区),特别是“同上一堂课”品牌活动,将公安英模精神转化为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
  在山西警察学院,武霖的学弟、学妹们在听完武霖“用胸膛挡刀”的事迹后感慨:“这堂课让我明白,忠诚不是口号,而是用生命践行的承诺。”中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春秀在听完报告会后表示:“宣讲人用直抵人心的故事具象化呈现了英模精神,这种有血有肉的思政素材,能让青年真切触摸到沸腾的时代脉搏。这将激励我以更鲜活的课堂实践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理论照进现实,信仰才能真正在学生心里扎根。”
  这种“闭环式”实践路径,将公安英模精神从报告会延伸至课堂,从感性共鸣升华为理性认知。通过编撰《公安英模事迹读本》、开设“英模精神专题课”、组织学生参与英模纪念活动,山西公安构建了“课堂+实践+仪式”的立体化育人体系,为全国思政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本。
  践行“大思政课”理念,需强化多部门协同联动。山西公安联合宣传、教育等部门,利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开展英模事迹宣传活动。同时,鼓励公安英模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推动校园安全教育、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杨蓉提出“将弘扬公安英模精神纳入全国大中小学校思政课体系”的建议,正是山西公安实践经验的升华。这一建议将英雄精神从行业精神升华为全民价值追求,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供了精神滋养。
  公安英模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武霖的警号重启、“武霖警务先锋队”的成立,不仅是对英雄的缅怀,更是精神的延续。山西公安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模式,让英模精神从警营走向校园,从课堂走向社会,形成了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本报记者李青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02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31期

  • 第2025-03-28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6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4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