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楠 通讯员刘启明)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来,大同市在推动法治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树牢宗旨意识,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实践、增进群众福祉的关键抓手。近日,大同市委依法治市办围绕立法利民、解忧护民、执法为民、司法惠民、普法润民、法律援民,推出十大“法治为民实事”项目,推动将法治为民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全面节约战略”,通过立法规范城乡垃圾管理工作,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和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大同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
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损害问题,在全市部署开展“食药安全益路行”检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重点围绕特定场所餐饮安全、现制现售饮用水安全两个方面,推进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
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主管责任、源头稳控措施和多元化解机制,做好公安信访工作,最大限度把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整合律师、公证、仲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人民调解、行政复议、普法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成多元化、“一站式”的综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统筹协调法律服务专业人员,形成上下贯通、功能互补、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开展“光影照乡村、普法惠民生”电影下乡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覆盖面广、频次高、贴近基层、群众乐见的特点,开拓“公益电影+普法宣传”融合发展模式,将全市各单位摄制的不同类型的普法宣传短片,在全市1426个行政村放映公益电影前播出,拓展普法宣传渠道,将基层普法宣传的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
大力优化社保业务流程,通过简化办事流程、减少证明材料、缩短办理时限等措施,提高社保业务办理效率;推广“互联网+社保”服务,实现线上办理、自助办理;加强社保法规宣传,提高群众对社保政策的知晓率和理解度,推动群众社保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为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的便利度,进一步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开展网签即预告登记一体化申请办理,实现网签合同债权阶段与预告登记物权阶段的及时衔接,确保购房者“两件事一次办”,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减少法律纠纷。
为深化出租车行业治理,创新监管方式,深入推进柔性执法,实施出租车驾驶员“红黑榜”制度,以红榜表彰优秀驾驶员,黑榜通报违规驾驶员,并将结果作为评选“最美的哥的姐”、出租车企业和司机年度信用考核的重要依据,坚持激励与惩戒并重的原则,促进行业服务质量提升。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大同市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进一步优化该市就医环境。
以“护民生”为中心,开展民生领域案件集中查办行动,紧盯民生商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网络侵权假冒、虚假营销、缺斤短两、食品中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等违法行为,重拳出击、铁拳执法,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