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从“多头跑”到“一站清”

——芮城县综治中心创新实践惠民生

  芮城县综治中心建成以来,坚持以“共治+智治+心治”的创新实践,实现群众诉求解决从“多头跑”到“一站清”,2869次群众来访,受理2534件事项。2534件满意答卷,诠释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芮城答案。
  综合服务便民利民,打造“一厅四室五区”服务体系。该中心统筹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8家单位常驻办公,设置9个常驻“窗口”,由派出单位优选业务骨干集中入驻,实行综治中心日常管理、派出单位业务指导的“双轨制”领导机制。同步设立2个动态轮驻窗口,组织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卫健、市场监管等10个部门分5组每周轮驻,形成“常驻主导+轮驻补充”的协同模式,真正做实“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功能布局,拓展了速裁法庭、免费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仲裁五个功能区,汇聚专业力量,构建“人民调解优先、司法保障兜底”的多元解纷法治矩阵。
  健全机制保障运行,跑出矛盾纠纷化解“加速度”。该中心建立健全“诉调、检调、警调、访调、政调”五调对接体系,规范运行领导接访室、信访调解室、行业调解室、诉前调解室,打造了张鹏飞品牌调解室。建立“接访即调解、调解即确认、调解不成即诉讼”衔接机制,统筹配置调解专家46人,专兼职调解员550余人,实现“全链条”多元解纷。推行“六步闭环”工作法,实现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跟踪回访”全周期管理。紧紧抓住乡(镇)党委书记、乡(镇)政法委员、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关键人”,压实责任链条,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2024年以来,乡村两级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187件,化解率达99.4%。
  科技支撑守护平安,为社会治安防控增添“慧眼”。该中心狠抓“建、维、管、用、战”一体化建设,在全县重点区域布设监控,通过综治中心视频调度平台实时屏显动态,实现智能识别、即时预警、联动处置。平台运行以来,协助县公安局成功破获各类案件20余起。打造“三轮驱动”的“一张网”模式,为应急指挥、治安防控、交通管理、案件侦查等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撑。
  群防群治激发活力,共同绘就平安建设“同心圆”。该中心统筹网格员、巡逻队、社会组织等联防力量参与社会治安防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县科学划分为536个基础网格,其中农村401个,社区135个,增设快递专属网格1个,实施“多网合一”联动机制;建强专职网格员队伍,筛选14个部门共17个事项入格,网格员发挥“五大员”职责,及时收集上报各类事件,由综治中心统一受理、统筹调度、精准派单、督促处理。组建45人专职巡逻队,分派至各乡(镇)派出所直接管理,对降警情、压发案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动见义勇为协会、蓝天救援队入驻综治中心,与网格员协同处置人员走失等突发事件10余起,凝聚“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合力,推动治安防控提档升级。
  心理服务涵养正气,把人文关怀送进千家万户。构建“心治”服务体系,建成个案咨询、音乐放松、情绪宣泄、团体辅导四大功能室,引进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6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及医师2名、社会机构心理咨询师4名,实行专业力量轮班“坐诊”,开展沙盘治疗、音乐疗愈等特色服务,累计疏导心理问题80人次。聚焦基层治理痛点,提升基层化解矛盾能力,专项实施婚姻家庭矛盾化解、家校协同辅导等心理健康辅导项目。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疏导个案60人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80小时,成功实施危机干预3例,转介治疗6例,化解心理问题30例。定期举办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活动,累计开展专业服务84场,覆盖干部群众5400余人次,实现心理服务与基层治理双向赋能,守好群众“心灵港湾”。

马永 范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16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4期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9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4-02期

  • 第2025-04-0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