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拖了两年多的案子,法官亲自跑到西安帮我们解决了!”申请执行人黄某握着执行法官的手激动地说。近日,朔州市朔城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马骏带队赴陕西西安,通过耐心调解与高效执行,成功化解了一起历时两年多的跨省执行难题,将涉案房产当场交付完毕,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2022年,朔城法院就原告黄某与被告费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作出判决,判令费某某偿还借款本金40万元及利息。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经查费某某名下仅有位于西安市的一处房产可供执行。经专业机构评估拍卖,该房产最终成交价仅为52万元,扣除本金及必要费用后,仍不足以清偿全部利息。与此同时,因费某某长期躲避执行且房产地处异地,案涉房屋腾退交付面临重重阻力,申请执行人权益兑现陷入停滞。
为破解“执行难”痼疾,院党组针对此案成立专项工作组。分管副院长马骏多次主持召开调度会,联合技术部门运用“智慧执行”系统远程勘验房产现状,并与西安当地法院建立联动机制。鉴于案件涉及金额较大且被执行人存在规避执行倾向,马骏决定率执行团队跨省作战。
抵达当日,马骏带领团队实地核查房产状况,组织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双方现场协商。面对费某某对判决结果的质疑,法官现场释法明理;针对黄某对债务清偿不足的疑虑,马骏耐心释明法律规定,并针对案涉房产地处市中心、且小区已张贴拆迁公告的实际情况,对黄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司法执行既要守住公平底线,也要传递司法温度。”经过反复调解,马骏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引导双方互谅互让,最终促成费某某主动配合腾房,并当场签署移交确认书。
此次跨省执行行动不仅为申请人挽回了经济损失,更通过“院领导包案+联动执行+现场调解”组合拳,打通了异地财产处置的“最后一公里”。该案承办法官表示:“破解异地执行困境需要创新思维与刚性举措并重。本案通过院庭长带头办理‘骨头案’,整合多方资源协同作战,既维护了司法权威,又彰显了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为同类案件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报记者兰锋 通讯员宋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