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宋建峰 通讯员张志忠)聚焦弱势群体,坚持主动作为,应救尽救、及时救助,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自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4月15日,大同市救助服务中心坚持以受助人员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全面落实“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工作要求,救助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2847人次,用爱心与担当织密民生保障网。
据了解,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期间,该中心坚持日夜间常态化巡查机制,突出重点时段、重点地带、重点人群巡查摸排,积极应对大风、寒潮等极端天气,联动公益组织将巡查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通过多维巡查覆盖,及时发现、及时救助,让生活无着的流浪人员和陷入困境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服务。
做优做细受助人员生活照料服务,日常帮受助人员温水擦浴、洗头、修剪指甲、协助更衣,气温骤降时及时为受助人员添加衣物和被褥。同时,组织受助人员开展文化娱乐、技能培训等社工活动;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巧手做灯笼·欢喜庆新春”“体验非遗竹编技艺·传承非遗文化”手工活动,带领受助人员户外登古城墙赏花灯,让受助人员体验多彩佳节生活。
为了更好地践行“送温暖、为爱寻亲”这一理念,该中心依托千百度寻人寻亲工作室,加大寻亲力度,拓宽寻亲渠道,综合运用“互联网+”、人脸识别、DNA比对、抖音寻人、缘梦公益、微信朋友圈、主流媒体聚焦多种方式,形成快速反应寻亲合力,强化受助人员的信息识别和高效转送。
加大宣传力度,畅通求助通道。发布《救助倡议书》和《流浪乞讨人员知识问答》,向市民普及救助政策法规;制作求助引导卡、停车卡、主题海报,覆盖平城区18个街道、155个社区,形成覆盖基层的宣传矩阵;依托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社会力量建立“信息哨点”,收集求助线索,为困境弱势群体构建畅通求助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