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执行加“力度” 民生增“温度”

榆次法院执行局集中行动成效显著

  本报讯(记者袁慧芳 通讯员康锦文)近日,晋中市榆次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聚焦民生案件精准发力,开展了第五期集中执行行动,全力守护司法公信力与当事人的胜诉权益。
  行动前,执行局抽调骨干力量,成立执行组,深入梳理分析案件情况,制定“一人一策”执行预案,采取全方位摸排被执行人行踪和财产线索、突击上门查找等方式,助推执行工作顺利开展。行动中,对于持续拖、逃、躲、赖的被执行人,执行干警依法果断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彰显司法权威;同时耐心开展释法明理工作,确保“法律讲透、措施用尽、压力给够”,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通过“执行+疏导”双轨并进,既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为被执行人留出履行空间,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
  当天傍晚时分,执行干警第三次叩响了被执行人常某的家门。执行申请人张某与被执行人常某劳务合同纠纷一案中,常某欠张某剩余劳务薪酬1.18万元。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因常某工作“早出晚归”特性,干警两次上门查找均未碰面,执行陷入“时间差”僵局。这次,执行局调整策略,利用其非工作时间突击行动。“噔噔噔……”一阵敲门声后,常某家里仍是无人回应,但执行干警并未急着离开,根据前期网查掌握的被执行人所属车辆信息,敏锐心细的工作人员发现常某的车辆正停放在路边。带着常某可能在附近就餐这一判断,执行干警分组排查周边餐饮场所,最终在一家饭店将其“缉拿归案”。在回法院的路上,执行干警积极对常某开展劝导工作,引导其权衡利弊,主动配合履行,避免拒不履行产生的法律后果。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常某微信虽被冻结,却借用他人手机号码注册使用微信,存在隐匿财产的情形,符合司法拘留条件。在司法权威的震慑和执行干警的耐心释法明理下,常某联系亲属筹措资金,当天晚上通过微信转账履行完毕,至此案件执结。
  两家房地产公司合同纠纷一案中,被执行人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之前,双方经调解自愿签订协议,被执行人须退还申请人投资款100万元及利息。协议签订后,被执行人以资金紧张为由拒绝履行。鉴于被执行人调解后仍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了司法拘留措施。在法律的强大威慑下,被执行人积极履行30万元,但剩余欠款之后又是一拖再拖。为此,法院果断对其采取第二次司法拘留。拘留后,干警积极开展释法明理工作,被执行人认识到自身错误,表示愿意一次性履行欠款。在履行余款后,法院提前对其解除司法拘留强制措施。
  此次执行行动共出动干警70人,警车8辆,集中传唤23人,司法拘留3人,成功执结案件20件,执行到位金额137.84万元。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6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4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5-07期

  • 第2025-04-30期

  • 第2025-04-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