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一条关于“彭坡头村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存在管理不到位、展品出现破损等问题”的线索,受到了平遥县人民检察院的高度关注。该院火速派员走访、调研、立案、处置,在短短15天内,携手东泉镇人民政府打开了馆内环境焕然一新、破损展品高质修复、指定专员日常巡查的文物保护新局面……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近年来,平遥县检察院牢记这十二个字,聚焦文物保护,以“坚持三个导向”为抓手,着力提升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工作水平,以检察能动履职写好文物保护“法治文章”。
坚持以专业化为导向,加强团队建设。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平遥县检察院推动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的战线上,专业的工作团队是必须时时抓、事事抓的关键要素。
立足专业化队伍建设,在院党组的支持下,2022年,平遥县检察院第三检察部跨部门先后抽调优秀人才,成立了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办案小组。组中的5名成员,既熟悉历史,又热爱古城,在助力文物保护工作高效推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着眼于持续提升文物保护队伍战斗力,平遥县检察院时常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探讨古城文化及文物保护现状,一边结合典型案例找准发力点,一边针对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群众知晓度不高等问题进行常态化普法,攻坚克难守护文物。其间,该院提交的《做好散落文物建筑保护检察路径》荣获了国家级奖项。
坚持以走出去为导向,做到能动履职。为提升文保公益诉讼线索发现能力,平遥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郝慧琴一再强调:“想要扎实做好公益诉讼工作,‘能动履职、主动发现’便是重中之重。”
为此,平遥县检察院以古城文化保护检察工作站为依托,以“守护千年时光”文物保护专项行动为抓手,主动强化与“益心为公”志愿者的联络沟通,持续深化与县文化和旅游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联动。定期参与文物保护巡查工作,积极投身文物普查活动,针对文物保护线索,全力做到及时精准发现、迅速高效反馈、立即全面沟通,并同步严谨做好证据固定与现场保护工作,为案件的顺利办理筑牢坚实基础。
坚持以可诉性为导向,提升案件质量。平遥县检察院紧盯公益诉讼“可诉性”办案要求,在理清部门责任、确定责任主体的基础上加强部门配合,多措并举为文保工作添砖加瓦。
2024年7月,办案团队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一处占地100余平米的临时性彩钢结构建筑竟座落在白云寺的保护范围内,对这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造成了损害。立案后,办案组通过调查文物档案、走访行政机关等方式迅速摸清了案件的基本情况,并向相关文物保护单位发出检察建议——及时督促责任单位拆除违法建筑、加大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巡查力度、高效处理各类“涉文”违法行为。
一纸检察建议,成功守护白云寺古韵不减。考虑到文物保护的持久性和持续性,平遥县检察院深谋远虑,与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共同研究白云寺的过去和未来,最终成功将其纳入梁家滩传统村落乡村旅游线路,为永续保护、科学利用这座底蕴深厚的古刹增加了更多可能。
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自觉将检察工作融入发展大局,不断加强和改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为平遥古城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贡献检察力量……这些铿锵有力的字句,都是平遥县检察院迎难而上、久久为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坚定承诺。
本报记者高洁 袁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