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时时护企安 事事暖企心

——泽州公安晋钢警务室打造工业园区发展“安全盾”

  走进泽州县巴公镇工业园区,晋钢集团的厂房鳞次栉比,绿荫掩映的园区道路上车辆有序穿行,“平安园区”标语与车间安全生产警示牌交相辉映,一幅“产业兴、秩序稳、人心和”的现代化工业社区图景跃然眼前。
  时时护企安,事事暖企心。泽州县公安局巴公分局巴公工业园区晋钢警务室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从企业员工关心的小事入手、从生产经营的细节抓起,聚焦打击犯罪、矛盾调解、服务发展3条主线,创新靶向打击、多元调解、定制服务3套治理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平安动能。

精准打击犯罪 筑牢安全防线

  “打掉了潜藏在我集团内部的‘大老鼠’,为警察同志点赞。”2月23日,晋钢集团保卫科负责人对泽州县公安局巴公分局副局长、警务室负责人来良超说道。
  今年1月,警务室监控值守人员巡查时发现,电工毕某的私家车在企业废品回收仓库外异常停放近2个小时。警方依托视频全覆盖系统回溯毕某活动轨迹,发现其与废品收购站人员存在异常接触。通过3个月深挖扩线,最终打掉一个涉及15人的盗窃犯罪团伙,破获系列案件125起。
  针对盗窃企业生产物资等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警务室靶向构建智慧安防体系,在企业内构建盯紧重点部位的视频“监控哨”,在外打造围绕企业周边的视频“监控圈”,实现了违法行为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应对、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为快速有效处理突发案事件,巴公分局和企业建立“1+2+N”警企联防机制,即以晋钢警务室为阵地,组建由1名民警牵头,1名村企联络员、1名企业安全员辅助,多名内保人员参与的“1+2+N”警企联防队,将巡防范围由企业内部扩大到周边村庄,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和物品及时上报,民警第一时间介入调查。

源头化解纠纷 维护和谐稳定

  “多亏安全员老陈提醒,不然这运费真可能闹出大事。”2025年春节前夕,物流司机李师傅因结算标准与企业产生分歧,企业安全员通过“平安巴公”微信群及时上报预警。警务室立即启动“三级响应”机制,联合运输协会、劳动监察部门提前介入,参照行业标准测算出双方认可的运费方案,避免了200余辆运输车的停运风险。
  “感谢警察同志,我的费用结清了。”前不久,李师傅给某企业运送钢卷,月底结算时与企业在费用方面产生分歧,双方剑拔弩张并报警。在警企联合调解室,民警组织劳资纠纷调解队从法、理、情多个角度进行劝说,最终双方达成一致。
  警务室立足纠纷源头治理,把涉企纠纷融入社会治理链。以小事不出企,大事不出村为工作目标,在4家企业设立警企联调室,发动企业党组成员、律师、治保主任、金牌调解师、村“两委”成员等组成调解队,并根据实际细分为企地纠纷、劳资纠纷、治安纠纷、工伤纠纷等4支专业化调解队,配合民警开展矛盾化解工作,通过“民警坐诊+专家会诊”模式,劳资纠纷平均处置时长从21天压缩至5天,为涉企矛盾提供了化解纠纷新渠道。

优化营商环境 赋能企业发展

  “以前上报流动人口工作量大,表格还得到电脑上填写,现在有了‘码’上办系统,在手机上扫码就能填写上报,很方便。”5月31日,晋钢集团安保部门负责人在统计上报流动人口信息时说。
  “码”上办系统是由警务室通过表单系统构建基础信息收集模型,以二维码形式发送到企业,通过手机端填写上传,民警负责后台整理。这样一来,一方面,统一规格的数据方便上传到基础管控平台,节约了80%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通过表单计算系统,可将收集的信息直接生成不同类型登记表,批量打印备查,既节约社区民警和企业手动填写的时间,又能让基础信息统一规整,真正实现无事不打扰,有事“码”上办。
  “我们瞄准企业员工‘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点,在晋钢警务站开设全市首个工业园区综合服务窗口,提供户政、刑侦、交管三大类21个小类的相关服务,户籍民警每周二、四上午或下午在这里开办业务。”巴公分局局长李江波指着警务站内的智能终端介绍道。
  警务室配置了身份证拍照申请一体机和驾驶员体检机,群众可自助办理身份证并直接邮寄到家或者单位,驾驶员体检机在与医院系统对接后可现场打印体检报告,现场办理驾驶证换领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理。今年以来,该局在5日内为3000名返岗工人办结暂住证,企业员工对警务服务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  

本报记者郭志平 通讯员张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18期

  • 第2025-06-17期

  • 第2025-06-16期

  • 第2025-06-13期

  • 第2025-06-12期

  • 第2025-06-11期

  • 第2025-06-10期

  • 第2025-06-09期

  • 第2025-06-06期

  • 第2025-06-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