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打出环保“组合拳”

——文水法院守护乡村坑塘“长清”

  坑塘,是乡村重要的水源地,要想确保其永续清流,离不开法治约束和司法守护。近日,文水县人民法院联合县生态环境局,由院党组成员武锐带队,刘胡兰人民法庭(环境资源法庭)、南庄人民法庭干警及环保执法人员参与的联合工作组,深入各村坑塘现场悬挂《禁止污染水体令》,打通生态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从源头织密法网,严防污染反弹。
  干警们每到一处,仔细查看坑塘水质及周边环境后,在每一处坑塘的显著位置,悬挂《禁止污染水体令》。这份禁令以法律之名,向所有人宣告:严禁向坑塘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废弃物等任何污染物,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随后,干警与环保执法人员变身普法宣传员,向村民们耐心讲解保护坑塘水体的重大意义。用通俗的语言,科普水体污染涉及的法律知识,并以案释法,引导大家从旁观者变为守护者。
  “以前村口这坑塘别提了!简直没法看!”提起过往,村民们直摇头。现在,垃圾没了,水清亮亮的,荷花开得正旺,岸边还添了小凉亭和健身器材。几年前的臭水坑,如今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儿。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文水县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的结果,更是文水法院以司法之力守护的成果。

  本报记者王文博 通讯员贺旭鹏

晒亮评

  从人人摇头的“臭水坑”到热闹非凡的“小公园”,文水县坑塘的华丽变身,藏着实实在在的民生幸福。文水法院联合环保部门挂禁令、唠法律、讲案例,把“纸上规定”变成了“岸边守护”,让村民们从“看着脏”到“主动护”。此次《禁止污染水体令》的发布,是文水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深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创新实践,真正做到了为民办实事。
  从行动措施上看,在坑塘显著位置悬挂《禁止污染水体令》,就像给坑塘安上了“法律盾牌”,直白有力地向所有人宣告污染水体的后果,从源头立下规矩,让想污染的人不敢轻举妄动,给坑塘的长效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干警和环保执法人员变身普法宣传员更是一大亮点,他们用大白话科普法律知识,还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让村民听得懂、能理解。以前村民可能对污染水体的危害和法律后果一知半解,现在通过这样接地气的宣传,大家明白了保护坑塘水体就是保护自己的生活环境,纷纷从旁观者变为守护者,这才是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让保护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
  往大了说,这不仅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还对乡村振兴有着深远意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底色,坑塘变美,周边环境变好,能吸引更多游客,带动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文水法院以司法之力守护坑塘,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实在在的践行。
  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这样的行动,也希望其他地区能借鉴文水经验,让更多乡村坑塘重焕生机,让乡村处处都是美丽宜人的好风光。
  文水法院将持续推动“司法+环保”协作机制走深走实,全力以赴守护坑塘“长效清”,为文水县的绿水青山注入司法动能。司法的硬气加上大家的齐心,这样的“清流”,必须给它点个大大的赞!

亮评人潘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 第2025-07-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