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奔腾不息,滋养着华夏大地。在吕梁市柳林县,56.7公里黄河干流蜿蜒而过,沿岸5个乡镇、26个行政村依水而兴,三川河作为黄河最大一级支流,被当地群众视为母亲河。然而,长期以来,沿岸生产生活垃圾肆意倾倒、河道“四乱”问题屡禁不止,严重影响流域生态安全。面对严峻挑战,近年来,柳林县人民检察院创新构建“个案办理+类案推进+系统治理”“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以精准监督、协同治理、长效防范的“组合拳”,打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攻坚战,为守护黄河安澜注入强劲检察力量。
深耕个案查病灶
精准监督破困局
黄河流域生态问题往往成因复杂、涉及多方利益。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柳林县检察院坚持从个案入手,抽丝剥茧,找准病灶、靶向施治。
三川河柳林段沿岸村落密集,生活污水直排、建筑垃圾偷倒现象曾一度泛滥。某村河道内长期堆积的工业废渣不仅污染水体,更严重影响行洪安全。柳林县检察院办案团队主动出击,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实地勘查,运用无人机航拍锁定污染范围,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环境损害鉴定,以确凿证据督促属地乡镇政府和水利部门依法履职。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全程跟进整改,从方案制定到执行监督一抓到底,最终推动废渣彻底清除。
类似的个案攻坚成为柳林县检察院打开生态治理局面的突破口,通过“一案一策”、深挖根源,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为后续类案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类案剖析寻规律
联动共治除顽疾
在个案突破的基础上,柳林县检察院敏锐捕捉到同类问题背后的共性症结,以类案思维推动系统整治,打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局。
通过对数十件涉黄河行政公益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柳林县检察院发现河道“四乱”集中在非法采砂、违规建筑、垃圾倾倒等领域,且暴露出部门监管职责不清、执法标准不统一等深层问题。为此,该院充分发挥“河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优势,联合水利、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针对无证采砂问题,多部门联合执法,取缔非法采砂点3处;对有审批手续但影响河道生态或行洪的建筑逐级呈报,同时晓以利害,合理补偿后依法依规予以拆除。目前,全县已搬迁拆除3处,面积达3200平方米,推动清理污染物2万余立方米,拆除违建5处,挽回水土保持补偿费43万余元。
在联动执法过程中,检察机关注重普法宣传,通过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引导企业和群众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行为发生,实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方”的社会效果。
建章立制筑防线
长效治理护安澜
改善生态环境,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柳林县检察院立足长远,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专项行动期间,柳林县检察院牵头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实施“沿黄四县”联动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并与县水利局联合出台《关于“打击水土保持违法行为保护黄河中游生态环境”的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同时,该院会同县河长办、水利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自然资源局出台了六部门联合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制定目标、行动部署及工作要求,并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督办机制。此外,该院还定期开展“回头看”,运用无人机巡查、群众举报等方式,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一系列制度创新,推动生态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检察监督、社会参与”的生态治理新格局,为黄河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从个案突破到类案治理,再到系统防控,柳林县检察院以创新实践诠释了新时代检察机关的使命担当。今后,该院将持续深化“个案办理+类案推进+系统治理”治理模式,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以法治之力守护母亲河的碧水清波,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绘就更加绚丽的生态画卷。
本报记者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