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入选由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公布的省级民营经济重点服务机构库名单已有一段时间,但在山西中诚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鑫看来,能在民营经济促进法宣传的关键时候发挥作用,意义不同以往。
“原来我们服务民营企业侧重于事后补救,官司输赢决定着民营企业家看待我们的眼光。如今我们正在向民营企业输出一种理念,那就是律师不单单是用来打官司的,他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为民营企业筑起‘防火墙’,使其能有效规避法律风险,平等参与市场竞争,避免因法停摆,涉法而衰,遇法狼狈。”对于新法实施带来的机遇,张鑫与他的团队有备而来。
“我们的风险防控体系来源于长期的法律服务实践,聚焦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涵盖5个领域。”张鑫说,他们针对民企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尽完善、商事合同签约常见隐患、人力资源管理多发矛盾、财务税务制度易出漏洞、知识产权保护制约问题以及民营企业家普遍关心的企业、个人涉刑事犯罪课题,制定出了一套详尽完备的防控范本。
张鑫告诉记者,他们的防控体系讲求管用实用,突出民营企业缺啥就着重补啥。例如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着力为企业在股东、股权、“董监高”配置方面提供法治方案;为民企商事合同签订提供前置服务,调研在前,修订在先;人力资源管理则从招聘、面试、试用期、合同签约前后、档案保存等多方面为企业做足功课;财税风险防控则重点帮助民企理清罪与非罪核心事项;知识产权保护立足让企业熟悉法律规则,合理运用规则;民企易涉罪问题则全面为民企划下红线,定下“雷池”,使得民企充分知悉法律保障什么、禁止什么。
与张鑫团队注重顶层设计相比,入选服务机构名单之一的北京天驰君泰(太原)律师事务所,则是围绕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法律风险高的民营企业,精准“滴灌”,助其摆脱认知误区、法律盲区。
“我们律师服务民企扮演的是‘守夜人’的角色,即驱散阴霾,守望光明。阴霾指的是那些足以影响民企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光明则指向那些铺就民企良性发展之路的法治元素。我们就是要通过为民企守好风险防控这一关,使得民企懂得规则,敬畏法律,诚实守信,这才是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壮大的优选路径。”长期关注并持续服务民企多年的该所高级合伙人郭宏伟律师对记者说道。
“当前我们服务目标主要是建筑施工行业当中的民营企业以及相关协会组织。”郭宏伟说,这类企业往往在人力资源管理、合同履约管理等方面欠账不少,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企业明显有点力不从心。为此,他和团队成员根据民企不同阶段诉求,采取跟踪贴身式的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他们深入民企开展“法治体检”,逐项列出风险要点,同时提出一系列“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例如人力资源管理应特别注意哪些安全事项,避免职工有事、企业被动处置;合同履约管理应把握哪几个重要节点,合同约定如何做到趋利避害、不留漏洞,以免将来出现问题,企业不能迅速转守为攻、由颓势变为胜势。
在郭宏伟眼里,民营建筑施工企业背后的行业协会作用不可小视,必须紧紧抓住。
“行业协会的风向和动作有时直接影响到入会企业的行事作为。”郭宏伟与团队成员先后与山西建筑行业协会达成多项法律服务协议,定期为协会输送最新的法律“给养”,推动协会组织以自身的风险防控促进全行业的风险意识显著增强。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28家律师事务所入选省级民营经济重点服务机构库。
本报记者杨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