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前夕,曲沃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对辖区内烈士纪念设施的管理保护情况开展“回头看”活动。在曲村镇吉祥村的农田里,一座青灰色墓碑肃然矗立,碑文“李福胜烈士之墓”七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4年前的这里,墓碑倾斜、碑文模糊,四周被庄稼地蚕食得只剩一块巴掌大的土堆,像一位沉默的老兵,在风雨中独自守着一段未被人知的故事。
荒冢寻踪:被时光模糊的英雄印记
故事的起点,要从一场跨越时空的“寻亲”说起。
李福胜,是原河津县小羊镇一名革命战士。他在执行侦查任务时,因叛徒出卖遭敌人暗杀,壮烈牺牲。然而,李福胜烈士的安葬地点成了亲人心中永远的痛。
2021年初,按照最高检统一部署,曲沃县检察院开展了红色文化遗址和英烈纪念设施保护专项活动,一场覆盖全县的红色资源保护行动就此展开。检察干警翻山越岭,对散葬烈士墓展开拉网式排查。
当排查到吉祥村时,干警们停住了脚步:一块半埋在土里的墓碑歪斜着,石质表面被风雨侵蚀得坑洼不平,勉强能辨认出“无名烈士墓”五个字。
“墓周围全是杂草,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雨水冲得土堆越来越小。”检察官回忆道:“当时就觉得,这样的英雄,不该被遗忘。”
检察发力:公益诉讼守护英烈荣光
经实地勘查,这座“无名烈士墓”存在多重问题:无保护边界,被农作物侵占至仅存一块小土堆;墓碑严重风化,文字模糊;无专人管理,长期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
“烈士纪念设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坐标,要加强保护。”曲沃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磋商函,督促其依法履行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职责。
收到磋商函后,相关行政机关高度重视,与检察机关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启动“寻亲”行动。通过比对历史档案、走访当地村委会、村民等,一条条线索还原出真相——墓中长眠的,正是多年前壮烈牺牲的李福胜烈士。
确认身份后,一场为烈士“正名安家”的行动紧锣密鼓展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拨付专项资金对全县范围内的散葬烈士墓统一修缮;对散葬烈士墓划定保护边界,用青砖砌起围栏,让烈士墓有了专属领地;重新打磨墓碑,“无名烈士”成为“有名英雄”;组织村民清理周边杂草,种上松柏……
守护永恒: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如今,李福胜烈士墓已成为吉祥村的“红色地标”。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村委会都会组织党员、学生前来祭扫;课堂上,老师会把李福胜的英雄事迹讲给孩子们听。
“以前总觉得烈士离我们很远,现在每当看到墓碑上李福胜烈士的名字时,就想起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村民说,“保护烈士墓,就是守护我们的根,不能忘了那段革命历史啊。”
从“无名”到“有名”,从荒冢到丰碑,这场跨越4年的守护,折射出新时代检察机关的担当——用公益诉讼之盾,为红色资源筑牢保护网,让英烈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正如承办检察官所说:“英烈的事迹不能被岁月尘封,烈士的尊严必须被时代守护。我们不仅要让每一座烈士墓都有边界、有标识、有温度,更要让‘崇尚英雄、捍卫英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
自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曲沃县检察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能动履职,通过系列措施有效推动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同时向社会传递了保护英烈、尊重英烈的正能量,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烈士纪念设施、捍卫英烈荣光的良好氛围,实现了检察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了以“检察蓝”捍卫“英烈红”。
本报记者关振瑛 通讯员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