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关振瑛)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下称“山西金融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注意防范非法“校园贷”风险,避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近期,非法“校园贷”再度卷土重来。一些不法网贷平台以门槛低、办理快、额度高、利率低为噱头,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盲目借贷,使学生陷入债务困境、面临高利贷风险,部分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而遭受非法催收,极易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种种隐蔽形式的非法“校园贷”,严重损害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山西金融监管局提示,金融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合理规划学习、生活等各项日常开销,量入为出,不盲目攀比,避免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跟风消费。如有借款等需求,最好提前与父母沟通,认真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并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进行咨询,办理相关业务,也可通过微信小程序“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中的“金融产品查询平台”查询相关产品信息,不轻信非法网络借贷虚假宣传。办理贷款业务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清楚了解贷款额度、利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重要信息,做到明明白白消费,避免被各种假象误导。在金融消费过程中要提高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不轻易泄露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手机验证码等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业务。对推荐“校园贷”的行为保持警惕,不轻信“低息”“免息”等宣传,尤其不要替陌生人担保,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此外,如遇胁迫催收或已陷入非法“校园贷”陷阱,要及时保留合同、聊天记录、催收信息等证据线索,立即向学校或公安机关等单位求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