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我的矫正期就结束了,这段时间学到了很多,也想清楚了未来的路该怎么走。”面对检察官和司法局工作人员,未成年人秦某的眼神里少了往日的迷茫,多了几分坚定。
近日,霍州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市司法局召开座谈会,通过档案核查、流程规范、思想引导等举措,凝聚保护合力,助力涉罪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校园与社会。
座谈会现场,检察干警仔细查阅了未成年社矫对象的档案资料,重点核查了矫正流程规范性、帮扶措施针对性等内容,对工作中的亮点予以肯定,针对发现的问题,当场提出整改建议。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档案不仅是工作台账,更是记录他们思想转变、行为矫正的‘成长日记’。”检察干警介绍,通过档案核查,既能及时发现矫正过程中存在的疏漏,也能精准掌握每名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为后续个性化帮扶提供依据。
“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社区矫正不能简单‘照搬’成人模式,必须兼顾法律刚性与司法温度。”座谈会上,检司双方围绕矫正流程的规范性展开深入交流。从社会调查时是否注重保护未成年社矫对象隐私、日常监管中如何平衡约束与信任、教育学习内容是否贴合青少年认知,双方逐一梳理流程节点,明确改进方向。
“矫正期满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帮他们扫清回归路上的障碍。”座谈会后,检察官与司法行政工作人员为即将结束考验期的未成年人分别开展思想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深刻反思自身行为的危害,增强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在回归社会后珍惜机会,遵纪守法,积极融入社会,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针对部分未成年社矫对象存在的自卑、焦虑等情绪,工作人员还现场进行了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顾虑。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既是法律的约束,更是成长的守护。霍州市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联动协作,以规范化的流程、人性化的举措、精准化的帮扶,为迷途少年铺就一条平稳的“回归之路”。
本报记者王旻 通讯员苏龙杰 林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