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多渠道缜密核查 聚合力联动攻坚

左云县小京庄派出所助力无户人员寻亲

  本报讯 近日,大同市左云县公安局小京庄派出所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宗旨,在深入推进“万警进万家 同心筑同安”活动中,助力辖区无户人员郑某龙寻回失散16年的安徽籍亲生父母及亲属。7月25日,郑某龙亲属专程前往派出所表达感谢,并接郑某龙返回原籍。
  2024年9月,小京庄派出所所长张杰带队开展“万警进万家 同心筑同安”走访入户工作时发现,在该村居住的郑某龙(后证实原名荣某云,38岁)没有户籍证明。张杰敏锐意识到,“无户口”背后可能隐藏复杂情况与极大风险隐患,遂立即展开缜密核查。警方通过照片采集、刑侦系统比对,排除郑某龙系潜逃人员的嫌疑之后,耐心询问郑某龙,但其每次回答时思绪都极为混乱,无法提供籍贯、亲属、过往等关键信息,溯源工作面临线索为零的艰难局面。
  面对这一棘手情况,小京庄派出所充分运用各类技术手段,依托户籍系统、图侦人像比对平台,将郑某龙的特征与失踪人口库、户籍档案进行海量、反复比对排查。考虑到失忆或许与走失或被拐有关,民警专程采集其血样,逐级报送至大同市公安局打拐DNA信息库等系统进行比对,然而均未匹配成功,寻亲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为打破困局,派出所果断扩大寻亲范围,主动对接县民政局救助管理站,整理形成详细寻亲启事,通过全国救助寻亲网、地方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广泛发布,并协调在报纸刊登,最大限度提升信息触达面,织就一张覆盖线上线下的寻亲大网。经过派出所全体民警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多渠道联动攻坚,最终通过寻亲平台成功联系到郑某龙在安徽巢湖含山县的亲属。小京庄派出所民警迅速协调其父母赶赴左云认亲,并采集DNA进行比对,最终助其实现亲人团聚的心愿。
  据郑某龙亲生父母讲,2008年1月他们在外地务工,儿子独自在北京打工后失联。为找回爱子,他们在街头张贴寻人启事,跑遍附近所有派出所和救助站。在随后的16年里,他们放下老家生计,以北京为中心,辗转河北、山西等地,一边打工一边寻子,耗尽多年心血。
  目前,小京庄派出所正协助荣某云办理户籍相关手续,彻底解决其身份难题。 (王文革 李鑫)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6期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30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8期

  • 第2025-07-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