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车沁阳,是晋城市消防救援支队的一名消防宣传员。与很多人印象中消防员冲锋在烈焰浓烟的一线不同,我的战场在讲台上、镜头前、屏幕后。话筒、镜头和键盘是我的武器,我的使命是将安全的种子深植人心。
记得第一次宣讲时的窘迫——为了那场30分钟的消防安全课,我整整背了3天讲稿。可当站在台上,面对几十双求知的眼睛时,我的大脑突然一片空白。那些熟记于心的消防知识,在那一刻全都“短路”了。幸好有经验丰富的前辈及时救场,才让这场宣传活动没有“熄火”。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消防宣传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我开始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把常见的居民提问整理成“消防问答宝典”,琢磨如何把专业的消防知识“翻译”成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现在的我,无论是面对社区老人还是学校师生,都能从容开展宣传。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也在不断突破自我。记得第一次直播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反复练习开场白。“家人们好,今天咱们聊聊油锅起火的正确处置方法。”镜头前,我身着“火焰蓝”,一边演示用锅盖灭火的正确方法,一边解答网友的实时提问。当看到“学到了”“太实用了”的弹幕不断刷屏时,所有的紧张都烟消云散。
在短视频创作中,我更是身兼数职——从选题策划到脚本撰写,从现场拍摄到后期剪辑。有时为了一个15秒的镜头,要反复拍摄几十遍;为了确保知识点的准确性,常常查阅资料到凌晨。但每当想到这些视频可能避免一场火灾的发生,所有的付出都变得意义非凡。
有人问我:“不直面火场,会不会觉得遗憾?”我想说,火场逆行令人敬佩,但防患于未“燃”同样重要。从事宣传工作以来,我见证过因缺乏消防知识而酿成的悲剧,也收获过无数“按你说的方法成功灭火”的感谢。当看到社区居民因为掌握消防技能而露出的安心笑容时,我深深体会到:预防是最好的救援。
这就是我的“消防人生”——用声音传递平安,用镜头定格知识,让消防意识成为习惯,让安全知识守护生命。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教会一个人正确的消防知识,就是一次成功的“救援”。
作者:晋城市消防救援支队 车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