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观察

“新零售”踏浪而来

  • 黄河商城慧生活在新零售概念下的积极尝试。客户有什么需求,公司就提供什么服务,受到居民的青睐。

  •   在电商红利逐渐消失、传统零售业转型的过程中,它诠释并代表着一种新趋势,那就是从价格消费时代向价值消费时代的升级 ——
      未来十年将没有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2016年阿里巴巴云栖大会上,电商教父马云的一番话激起了千层浪。于是,“新零售”一词便不可回避地成为了一大热词,并频频在各个行业中被提及。
      与此呼应的是,就在“双11”当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要求实体零售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构筑发展新环境,以信息技术应用激发转型新动能,推动实体零售由销售商品向引导生产和创新生活方式转变,由粗放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分散独立的竞争主体向融合协同新生态转变。
      尽管目前业内对新零售的概念尚无统一认识,但它无疑诠释并代表着一种新趋势,那就是从价格消费时代向价值消费时代的升级。如何适应新的技术?如何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如何与现代物流进行合作?如何利用好大数据?这些都是新零售时代商家们所必须接受的考验。
      事实上,此时谈论电商和传统零售业的何去何从还为时尚早,但“新零售”的脚步却从此开始迈进。

    热词“新零售”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一定都还记得,4年前在2012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马云对王健林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电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业,同时也告诉你一个坏消息,它会基本取代你们!
      对于如此“狂言”,王健林在颁奖现场当即就和马云打下著名的“1亿赌局”——如果2022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占零售的份额不到50%,他将输给王健林1个亿,反之王健林将输给马云1个亿。
      于是,从那以后,关于电商和传统零售的争论便从未停止过。但10年赌期还未过半,马云和王健林已握手言和:马云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宣称以后阿里巴巴将不再提“电商”这个词,要打造“新零售”;而万达却悄悄上线了自己的电商平台——飞凡网。
      那么,新零售是什么?
      “新零售”一词,显然是为区别于过去各自独立的实体零售和电子商务,意在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将从单向销售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上或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
      而实现新零售的路径目前无外乎两种:一种是通过大的电商平台整合线下零售,实现自上而下的、平台思维的新零售;另一种则是线下有实力的实体零售,经过自身供应链的整合和科技的延伸,实现自下而上的、经营思维的新零售。目前,两种路径指引下的新零售模式已然诞生。
      第一种,自上而下的新零售。就是马云所说的,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零售。物流要消灭库存,减少囤货量。
      第二种,自下而上的新零售。就是前不久国美刚刚提出的“6+1”,建立以用户为王、产品为王、平台为王、服务为王、分享为王、体验为王、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交商务生态圈,形成对用户利益最大化的新零售模式。从业绩上看,其线下实体部分在同行中确实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在零售连锁业日益下滑和亏损的新常态下,还能独善其身的保持盈利和增长实属不易。线上方面,虽然目前整体盘子不大,但增速较快,基本咬住了第二集团中没有掉队。再加上国美集团展开的金融、智能制造、手机等板块,也让这家老牌零售商看到了重拾风光的机会。
      近几年国内实体零售业步入寒冬,开始谋求转型,有的搭车互联网,有的进行业态创新,还有的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模式。
      线下零售业“不给力”,那么,线上的日子就好过了?
      虽然网络零售额的发展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但也难逆增速逐年放缓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8.2%,相比2015年全年的增速明显放缓,这也是近五年来,网络零售增速首次跌破三十个百分点。
      线上线下均遭遇增长瓶颈,融和才是未来趋势,新零售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在现阶段还没有一个品牌做到了彻底融合,如今更多的零售巨头还在彷徨、纠结、困惑,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景象:一边是传统线下零售关店潮汹涌而至,另一边是电子商务要集体布局线下。
      前不久推出的AmazonGo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未来新零售雏形。据悉,这家名为Amazon Go的新型零售商店占地面积约为167平方米,主要售卖即食食品和生鲜,店内使用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根据亚马逊官方介绍,Amazon Go和传统零售店最大的不同在于,这里无需排队结账,甚至连结款台都没有。消费者走进店里,打开 Amazon Go的App,扫描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去货架选购了,他拿取或放回了什么都能被感应追踪,而大量传感器会将这些实时变化传递给App。选购完之后,消费者无需亲自结算便可拿着商品直接出门,因为App绑定了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可自动完成结算。
      事实上,很多传统零售行业受到了电商或者互联网巨大的冲击,是因为没有把握未来的技术,没有看未来,只看到昨天,如何适应这个新的技术,如何和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如何和现代物流进行合作,如何利用好大数据。未来,没有纯电商的公司,也没有纯线下的实体公司,线下和实体将不断融合。
      而值得注意的是,最终评价一种零售模式好不好,绕不开两个标准:一个是成本效率,一个是购物体验。所以,新零售业态的产生、发展壮大,都是基于这两点,好的模式就是要同时满足用户体验和企业效率。

    电商正在撬动实体零售增长

      时下,尽管实体零售关店风潮不断,但一个新的变化是,充分融合了互联网技术的实体零售业正在恢复生机,在线上电商增长趋缓的形势下,实体零售正为中国零售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2016年“双11”购物狂欢节早已落下帷幕。消费总额方面,阿里旗下各平台总交易额达到1207亿元,再创新高。除了这一数字外,有一个数字也引起零售业从业者关注。今年全国50家实体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在“双11”增长了2.6%,而在去年,这个数字是下降了1.2%。银泰则是在“双11”这一天实现了48%的增长。
      “双12”,实体零售有更好的表现。12月12日,支付宝旗下“口碑网”的官方数据显示,在“双12”大促的第一天,即12月10日,总共有4900万人走上街头,用支付宝搞定了自己的吃喝玩乐,“85后”的年轻人占到66%。据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13日报道,“双12”开启的第三年与往年相比,线下商家正在以更快的速度用互联网武装自己。前年“双12”,接入支付宝的商家只有2万家,今年参与的商家已经突破100万家,增长50倍。
      除了支付宝以外,中国银联、微信支付也纷纷推出了相应的支付优惠,且力度并不亚于支付宝。值得一提的是,移动支付在传统线下零售的比例正在逐步扩大。据相关报道数据显示,“双12”当天,家乐福200多家门店共完成近100万笔的交易额,总销售额为2.28亿元,超过了平时任何一天的销售额。
      当传统零售业意识到“互联网+”的能量后,多年积蓄的势能开始爆发,一些能够熟练使用移动支付、网上商城甚至体验式消费的传统零售企业业绩逐渐向好,而且正成为电商企业渴求的合作伙伴。
      有零售商表示,电商平台从未像现在一样,表现出对线下渠道的渴求。当年电商平台之所以能够强势崛起是因为线下零售环节做得不够好,但现在电商平台对用户的挖掘已经进入瓶颈期了,如果想继续发展,必须借助线下零售的地面优势。另外,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商开始意识到电商虽然正在成为商业体系里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但线上零售商不可能取代品牌商、生产商和线下零售商,互联网正在与品牌商、线下零售商、生产商深度融合,形成新的商业形态,为消费者带来新的全渠道购物体验,与实体企业一同驱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实体零售的价值正在被重估。
      实际上,在电商蓬勃发展的几年中,传统零售业也一直在摸索着“触网”的姿势。在日前由商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40万亿元,同比“十二五”末翻一番,网络零售额达到10万亿元左右。
      由此可见,2017年,电商进入下半场,如何搭上新一批顺风车是传统零售业攻坚的重要课题,而在经过了几年的摸爬滚打后,企业已逐渐找到了适合自身的门路。

    “新零售”引领消费升级

      居民只要有智能卡,而且卡内存有足够的金额,就可以在这里实现电话、煤气、水电、有线电视等缴费功能,还能办理违章处理,真正让居民感受科技整合服务的便捷。而且有签约的保洁、家政、干洗等商家,只要居民在小区的服务小屋里下单,就能直接上门服务,购买的粮油、蔬菜以及其他日常用品,也会有商家送来服务小屋,服务小屋的工作人员再给居民送上楼去……
      这里一切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它让社区服务更接地气。这里是“慧生活社区小屋”。
      在太原市小店区坞东社区,一间十多平方米大小的全透明材质的玻璃墙小屋总能吸引路人的注意,其上端还标着“惠生活社区终端”几个大字。“其实这就起到了给商家在居民区中设立集中收单处的作用,让居民少跑腿,服务送上门。”山西慧众迅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慕献军介绍道。
      他告诉记者,这是慧生活在新零售概念下的积极尝试,客户有什么需求,公司就提供什么服务,希望和客户无限接近。
      针对我省电商新消费模式,特别是在新零售业态“踏浪而来”的当下,12月7日,省商务厅厅长孙跃进带领商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我省大型零售企业老总,走进“考拉之家”和“惠生活”,对作为我省新零售业态的两家标杆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经验交流。
      孙跃进表示,“新零售”是针对旧零售而言的。而近些年一直发展受困的旧零售,本质上是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如今,这种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现在必须回归零售的本质。技术的进步的确会推进零售的发展,但对客户价值的重视和回归才是推进新零售能否走下去的关键。
      事实上,一直讲“新零售”,那么就有个问题不容回避,为什么要有新零售?首先,消费趋势决定零售模式。消费结构升级、消费习惯改变,直接刺激了消费市场在体验式、场景化、品质化、定制化等诸多方面的转型。现存的电商、实体模式都无法单独满足未来的消费需求。
      其次,行业变革带来新零售产物。电子商务红利不再,流量的获取更加困难、成本更高,纯电商平台增速放缓,触及平台式发展的天花板。阿里从纯电商转型新零售,就是最好的证明。
      同时,实体零售已经到了“不转型只能等死”的严峻关口。过去几年来,实体零售受房租上涨、互联网高速发展、自身发展缓慢等内外因素的困扰,以往二房东式的经营模式竞争力不再,关店潮频现。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工具的发展和应用,使得零售业与制造、金融、物流等行业的紧密性越来越强。甚至科技零售、数据零售将大大提升有效供给,助力供给侧改革。
      正如很多业内人士对于“新零售”概念的理解,在他们看来,电商运作在经历流量时代、产品时代、品牌时代进入内容时代之后,消费者对于产品已不再简单停留于价格,而更综合地考虑品牌和所传达的生活方式。传统线下品牌大都有很长时间的品牌积淀,在电商化后,经过几年时间的运营经验沉淀,集中爆发也在意料之中。而失去电商运营技术壁垒的电商品牌,因为品牌缺少沉淀,被传统线下品牌取代也就理所应当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时代已经来临,实物消费所占比例降低,而用于健身、教育、娱乐等非实物消费占比增大,“懒人经济”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一个时代,“新零售”将打造一个全新的商业生态圈,而数字化技术将成为商家生存的砝码。慢慢你会发现,人们用于实体店购物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网络购物,使消费者从时间中解放出来,因此,“新零售”绝非单纯的线下开店模式,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电商经济看似是对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应用,实质是通过贴身应用,深入到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充分了解、识别消费者的需求,并通过精准的商品或服务推送,更加贴合用户的需求。“新零售”时代将使消费者体验度更高,便捷程度更大,将线下大品牌引入线上,形成“淘品牌”和传统大牌共同竞技的平台,优胜劣汰,淘汰不正规商家,从而有效抵制线上假货,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在媒体上公开表示,网购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是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呈现出的一个显著特征,他们需要“有质有值”的个性商品和更贴心的服务。消费者的网购需求从标品爆款逐渐走向个性化、差异化商品,他们的购买偏好也从刚性需求,越来越走向与个性、兴趣所结合的软需求。新消费时代下,要让消费者有“只为他定制”的优越感。网购消费者对线上购物的品质诉求越发凸显,讲求品质高、体验优的购物体验。网络消费经由通用技术生产模式的供给,满足基本物质品和服务品的消费需求向带动以消费为主导的增长路径过程发展。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多的参与其中,主动性日益增强。
      对此,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也公开发表言论称,可以用“平台开放、资源共享和业态创新”这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新的商业零售场景。所谓平台开放或者说前台开放,是指线上、线下两大平台的开放,即包括实体店面的开放,也包括电子商务平台的开放。通过平台开放,建立自主流量的线上线下购物门户。其次,前台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后台资源的共享,这个资源共享主要包括后台数据、物流和金融的全面共享,通过这三块核心资源的共享真正达到企业资源的社会化利用。
      然而,在慕献军眼里,不论是传统零售业,还是电子商务,“慧生活”希望可以打碎两种模式重新出发。那么,谁又能说山西的“新零售”不会在这一次次重新出发中闯出自己的一条路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1-09期

    • 第2017-01-08期

    • 第2017-01-07期

    • 第2017-01-06期

    • 第2017-01-05期

    • 第2017-01-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