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都在关注山西“去产能”的力度。
2016年10月20日,拥有90年建矿史的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随着北副井的永久封闭画上了句号,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一个月内包括石圪节煤矿、白家庄煤矿在内的山西25座煤矿永久关闭,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省已经完成煤炭去产能省内验收工作,全年共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
煤炭去产能和减量化生产的成效是积极的。据统计,2016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7.38亿吨,同比下降15.2%,我省减产量占全国减产量的39%。山西煤炭去产能,为促进全国煤炭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做出了突出贡献。更可喜的是,在这个历史节点,山西煤炭行业结束了连续26个月的亏损局面。
煤炭大省为何如此大刀阔斧、忍痛“割肉”来去产能?山西用到了“以退为进”这个兵法。
退的是落后产能、无效产能、不安全产能,进的是先进产能、安全合规产能,是结构的优化。2016年我省率先大力推进煤炭减产量、去产能,以真去真退带动真改真转,赢得了主动。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武华太说:“煤炭去产能对煤炭行业是重大利好。从当前看,煤炭市场供需得到明显改善,煤价实现恢复性增长,企业经营形势逐步好转。从长远看,随着去产能政策深入落实,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先进产能加快提升,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步伐明显提速。”
是的,“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就是为了腾挪出更多的优势资源,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大煤炭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较低,要把减量转换、减量重组作为提高先进产能占比、优化产业结构的难得机遇,有序推进产权股权交易,推动整合改造煤矿尽快形成生产力,使已投入的巨额资金尽早产生效益,也使职工分流有稳定的途径,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楼阳生省长在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绿色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2017年我省将继续抓好煤炭去产能工作,更好地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产能交易,关闭退出煤炭产能2000万吨左右。
这个量是适当的,是与我省煤炭产业水平、经济发展状况、企业及社会稳定相适应的。
去年我省关闭的都是国有煤矿,今年起将有其他所有制煤矿进入关停行列。今年我省去产能工作要正确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来推进,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解决好去产能涉及的重大问题,包括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产能交易,妥善处置企业债务、资源价款,有效利用退出煤矿的土地资源,做好人员分流安置等工作。
据了解,最近国家批复我省18个煤矿产能转换方案,将新增先进产能1.228亿吨/年,使我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由10%提升到16.9%。
除煤炭外,2017年我省还要把电力去产能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结合起来,联合推进。
目前,我省电力总装机已达7541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为6257万千瓦,占82.79%。全省尚有在建火电装机2899万千瓦。按照“十三五”规划,2020年末我省电力装机将达到1.3亿千瓦。然而现实情况是,2016年1-11月火电机组累计利用小时3436小时,同比减少284小时。省内自用负荷增长乏力,晋电外送需求不足,电力过剩局面十分明显。
对此,我省主动推进电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对容量小、煤耗高、排放不达标、单机20万千瓦以下的火电装机,分类分年度逐步淘汰;对不属于淘汰范围的单机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装机,要实施超低排放节能改造;对在建的火电装机,要区别不同情况或建或缓,严控交换机上火电项目。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适当发展有比较优势的高载能产业,大力推动晋电外送,积极拓展省内外用电市场。
电力体制改革是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2017年要推动取得实质性进展。总的目标是,通过输配电价改革、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创新供用电模式、提高自备电装机比重、提升供电能力、降低供电成本、鼓励电能替代等措施,促进用电成本下降;通过调整 优化电源电网结构,构建煤、电、网、载能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电力消纳,推动全省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使山西的能源优势、电力优势转化为企业成本优势、经济发展优势。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