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河村是泽州县二十四个重点帮扶村之一,是柳树口镇庙南庄村的一个自然村。这里地理位置偏僻,距晋城市区35公里,与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相邻。全村现有13户,约四五十人。年轻人多出外打工,村里只剩下一些留守老人,这里也因此一度被外界所遗忘。自从泽州县开启崖居探幽开始,这个曾经清冷落寞的小村,又重新热闹了起来。
发现古代崖居遗址
里河村这个长期以来默默无闻,不为外人所知的小村。突然有一天因一个重大发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2009年6月,晋城市古文化研究专家、晋城市古遗址调查队领队裴池善先生,带着几位考古队员搞文物普查野外调查时,在距里河村东约一千米被当地人称之为老张湾的地方,看到在一倾斜的天然山体下部,建有石砌房屋,总长约有百米。各屋大小不一,随山体的自然走向排列。有的屋里还有土坯、石块垒成的灶火。考古人员在崖居遗址附近还陆续采集到三十余枚旧石器残片。据此调查队推测,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已有古人类在此活动。
之后,在走访中,考古队员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这里直至民国时期还有人在此居住。据说当时约有房屋十八间,俗称“十八户人家一个屋檐”。因年代久远,大部分房屋已坍塌损坏。有丰富考古经验的裴池善先生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古代的崖居遗址。分布面积约在500平方米左右。
调查结束后,考古队随即编印了《晋城市遗址调查简报》第57期《泽州县柳树口镇发现古代崖居遗址》:“2009年6月17日,晋城市遗址专题调查队在泽州县柳树口镇里河村发现古代崖居遗址。为旧石器、明至民国遗址。”正式认定公布了这一古代崖居遗址。
这一发现,打破了这个小山村以往的平静,在里河村人心中击起了层层涟漪。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山崖土屋,竟然是一个宝贝。但这宝贝能给里河村,能给村民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艰辛的追梦之旅
里河村古代崖居遗址被发现之后,在全体村民中引起热烈讨论。尤其是在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古韵泽州·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后,里河村的村民再也坐不住了。大家想借助古代崖居这一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但仅仅一个“一洞十八院”,景点太少,成不了气候。为此村里组织老年人进行座谈回忆,之前山里都有些什么样的景观,然后再组织人员前去探寻。大家越说越多、越找越多,信心也越来越足,最后竟然陆续找到二十余处景观点。
郝建会是里河村在外工作人员,喜欢旅游。他向记者介绍说:“现在被命名为崖居四号遗址的地方是寨王坪,寨王坪是矗立于河谷之中的一座独立山峰。寨王坪,山体较薄,就像一座屏风。如果在空中对其进行航拍,可以看到一洞十八院所在的山体与对面的寨王坪形成一个完美的太极图案”。
“一洞十八院”,被命名为崖居五号遗址。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崖居遗址。据75岁的郝正义老人讲,柳树口镇紫金山上的一块捐资碑上,就有一洞十八院的捐资记载。
“窟窿山”为崖居六号遗址,“窟窿山”被窟窿穿透山体,成为天然居所。窟窿山南边半山腰还有龙王庙,山脚下有一股泉水从中涌出,人称龙王戏水。源头上的泉水就像锅里的水开了一样,突突向上冒。有趣的是,如果有人在冒水的地方一跺脚,水就会平静下来,过一会儿,又开始沸腾。该村的饮用水就是从这里汲取。据村民讲:“这里的水质特别好,有一股淡淡的甜味。”
除了古代崖居遗址外,该村尚有许多其他景观。村东500米的山腰,挺立着五棵整齐排列的油松,人称:“五松迎客”。据村民讲,从他们记事起,这五棵松树就是那个样子。古人讲求风水,专门种之用来作为一村之屏障。
此外,里河村周围还有许多别具特色的景观:有陡峭的阎王鼻儿,漂亮的石窑河,有趣的猪猪窑,罕见的白皮松王、千年古柏等等。
罗列出景观后,该村村民又绘出了里河村崖居探幽路线图,准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磨难中不屈起步
村民组长郝鲁俊向记者介绍说:“旅游开发,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没有资金,而且村民基本全部在外打工。开发工作,只能这家筹点、那家拿点,大家共同来搞。”
“每逢星期六、星期天,全村十多个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都会回来参加义务劳动。还有就是在县乡村各级的努力下,先后整修了文化大院,建起三家农家乐。”郝鲁俊不无感慨地说,就连在大同做生意的本村村民郝树生听说要搞旅游开发,也捐资4万元建起了迎宾门楼。
与此同时,县里的帮扶单位县委宣传部,积极帮助挖掘崖居文化,成立崖居探幽俱乐部,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通过邀请摄影家前来拍摄,利用舆论宣传,努力扩大影响力。
去年国庆节小长假,里河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旅游爱好者前来访古探幽。市县摄影协会的来了,诗词学会书法协会的来了,古文化研究会的来了,上山下乡吧的来了,自行车协会的驴友们来了,城里人开着小车来了,附近的村民开着农用车、拖拉机来了。此间,市职业技术学院60多名师生更是带来了优秀的文艺节目。里河这个昔日清冷落寞的小村热闹了起来。
里河村披红挂彩,不长的街巷绿树掩映,干净整洁。前来的游客看演出、探崖居,赏民居、考古迹,玩得不亦乐乎。一位前来探古寻幽的驴友说:“这才是真正的自然景观。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处很好的旅游景区。”
村民告诉记者:“每逢礼拜六、礼拜天来的人就多了起来,有时一天就有一二十辆车,100多人。”
如今,里河村正在追梦崖居旅游之路上铿锵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里河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刘国亮 张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