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新春走基层】过年来碗丸子汤

  我从小在长治长大,过年时,街边总有人支一口大锅炸丸子,那带着羊油的香味远远飘来,就是过年了。这种摊位上,往往还另外支一口大锅,用来煮丸子,但见白汤滚沸,煤炉火红,下雪的冬日里吃上一碗,那个香、那个酸爽、那个满足,真是让人难忘。
  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那是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我是吃高粱米和老油味儿的小米长大的,蔬菜、鸡蛋都不够吃,家里炒菜油都不够,过年才能买只鸡,或者割点肉改善一下。我父母都挣工资,不是没有钱,而是有钱买不到。那个时候,全中国都是这样。你可以想见,我们那帮小孩儿对过年有多么盼望。
  过年,父母会给五毛或者一元的零花钱,让我们自由支配。街边的丸子汤,五分钱一碗。那香味儿,对于不见肉腥味儿的我们,真是挡不住的诱惑。
  童年时,我曾长时间站在锅边,看人家做丸子。大概是把面粉和成面团,(当年好像不放肉,或者少放肉。后来物质丰富起来,就多放肉末了)搓成长条,然后用手抓一条面,握拳用力从虎口处挤出球状,用勺子一刮,放在羊油的油锅里面炸一下,炸至金黄就捞出了晾着。
  这种摊位上往往还另外支一口大锅,用来煮丸子,汤水滚沸,总会看见一两根很大的羊骨头在上下翻飞,因而这汤也是乳白色的,冒着热腾腾的香气。
  有食客来,摊主就把炸好的丸子扔进锅里,待那丸子们从锅底奋力游上来,摊主就拿一把锃亮的铜勺子,把它们往水里摁。但丸子却不肯再过水深火热的生活,赖在锅边不下去。
  如是两个回合,摊主也就罢了,把浸透了汤汁的丸子盛到粗瓷碗里,舀上一勺汤,从锅边的架子上拿来醋、酱油、盐和用花椒、大料、小茴香等秘制调料泡好的水,往碗里飞快地一洒,再添上一撮香菜,就把一碗做好的丸子汤端到食客眼前了。
  我小的时候,觉得这就是长治最好吃的小吃。那丸子煮得外边软糯,里面却还是干脆的,很有嚼劲儿,肉味十足。那汤更是鲜美醇厚,酸香难忘。
  长治人爱吃丸子汤,过年时,也会到街上买上一些摊贩们炸好的丸子,自己回家做丸子汤。至今都有这种年俗。我小的时候,长治市里到处能见到做丸子汤的摊贩,现在好像少了一些,似乎是搬到店里了。
  我想,现在的丸子里肯定少不了肉馅,但做工再精良,我也不会吃出那种无上美味的感觉了,因为,如今是一个物质过于丰富的年代,我已经不再是那个不见荤腥的少年。
  但,还是要为长治的丸子汤点个赞,它也值得被人点赞。

本报记者 郑亦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2-09期

  • 第2017-02-08期

  • 第2017-02-07期

  • 第2017-02-06期

  • 第2017-02-05期

  • 第2017-02-04期

  • 第2017-01-27期

  • 第2017-01-26期

  • 第2017-01-25期

  • 第2017-01-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