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深度报道

山西:医疗精准扶贫在路上

  •   上图为驻永和县人民医院扶贫的山西大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相晓军与医院医务人员一起分析病例。

  •   2月8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记者见到这么一份工作总结,其中写到:目前,五寨县人民医院核心制度得到落实,病历质量明显提升,病历管理走向正规,业务收入大幅提高(每月增加40%以上),其中门诊和病房同步增加,手术数量增加50%。
      这是去年4月6日以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和省心血管病医院组成的两期医疗扶贫队进驻该院开展精准扶贫带来的变化。
      当然,这也只是全省医疗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开展医疗精准扶贫,真正满足百姓需求
      贫穷与疾病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的数据显示,全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有1256万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的42.4%。“穷根”与“病根”交相盘绕。我省的情况同样如此,232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占整个贫困人口数的28%。
      为改变这一状况,我省从2009年9月底暂停了全省医疗机构审批,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有关信息进行摸底汇总。以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项目为基础,大力推进帮扶基层对口支援工作,以技术、管理、资产等服务要素为纽带,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开展技术、管理并重的团队式帮扶,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也收到一定效果,只是与我省百姓的实际需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全国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之后,从2015年10月开始,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省儿童医院和临汾市人民医院共7名专家组派的医疗队进驻大宁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开启了全省医疗精准扶贫的旅程。
      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的冀晓鹏向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
      2016年2月,在经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省卫生计生委召开医疗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医疗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决定从当年开始,参照对大宁县人民医院的卫生计生人才综合培养模式,在我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医院开展医疗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管理、医疗和护理等专家长期驻点帮扶和县医院人才综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提升县医院管理能力、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我省参与此项任务的各大医院高度重视,除了山医大一院等继续帮扶大宁县人民医院之外,按照已建成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和医疗联合体工作关系,去年4月份,山医大二院、省儿童医院和省心血管病医院组派医疗队帮扶五寨县人民医院,山医大二院、省心血管病医院和吕梁市人民医院组派医疗队帮扶兴县人民医院,山西大医院和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组派医疗队帮扶永和县人民医院,帮扶期为一年。
      当年10月份,按照省卫生计生委的工作部署,山西大医院与大同三医院,省人民医院与大同五医院,省人民医院与吕梁市人民医院,山医大一院与汾阳医院,山医大一院与临汾市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长治市人民医院组成了6支医疗专家队,分别进驻阳高县、大同县、临县、石楼县、汾西县、平顺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对口帮扶。
    把脉开方,从制度建设到技术,开展全面帮扶
      “进来之后,我们首先进行了调研,发现,这儿的门诊量少,全院每天的平均门诊量大约20多个,平均每个科室3、5个;总收入少,全院每年毛收入大约2000万左右;辅助科室较差,没有病理科,众多疾病因各种原因不能收治;手术室器械老旧,唯一的腹腔镜,器械不全,许多手术器械短缺,制度不完善,消毒存在诸多缺陷……”说起当年汾西县人民医院的情况下,进驻这儿的医疗队队长显得有些无奈。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这些问题是我省贫困地区县级医院普遍存在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进驻帮扶的医疗队也为当地开出了合适的“药方”。
      进驻阳高县人民医院医疗队是这么做的:调研之后,结合队员专业背景,逐步提高相关科室诊疗能力;开展义诊活动,服务当地患者;规范当地医院的工作程序。
      进驻大同县人民医院的医疗队开出的方子是:完善二甲医院的考核标准,对医疗、护理和医技的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协助信息科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的内涵,争取在下乡结束时,能带出一支优秀的肿瘤团队,真正使大同县人民群众看肿瘤难得到有效缓解。
    全面推开医疗精准扶贫
      医疗精准扶贫就是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本着这一原则,从2015年10月开始试点至今,不足一年半的时间,全省的医疗精准扶贫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大宁县、永和县、五寨县、兴县人民医院4所医院供应室和手术室均按照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进行了改造和规范。如今,大宁县、五寨县、大同县、临县等县医院已通过“二甲”评审或复审,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按照规划,今年,我省全面推开医疗精准扶贫,到2020年覆盖吕梁山片区和燕山-太行山片区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医院,并逐步推广到我省其它贫困县医院。”冀晓鹏告诉记者,“我们有望实现这一目标:从2016年起,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0年在全省贫困地区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农村贫困人口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享有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享受卫生计生扶贫政策,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水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本报记者 贠娟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2-12期

    • 第2017-02-11期

    • 第2017-02-10期

    • 第2017-02-09期

    • 第2017-02-08期

    • 第2017-02-07期

    • 第2017-02-06期

    • 第2017-02-05期

    • 第2017-02-04期

    • 第2017-01-2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