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对于五台县阳白乡桑院村来说是一个喜上加喜的节日,一个“科学培育、立体种植、农商联手、产销见面”的经营种植模式,让101户农民发财了,仅核桃收入,户均就达到1万元,家家户户都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五台县阳白乡桑院村僻居深山,七沟八梁九面坡,粮食产量低,耕种难。“十一五”以来,村民们认准了发展经济林这个“摇钱树”,并成立了“五台县阳白乡桑院村湘昌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地位平等、管理民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社宗旨,吸收社员101户,先后从五台农商银行阳白支行得到支农扶贫贷款70万元,大面积种植核桃树1760亩。其中,开垦荒山、荒坡种植核桃树1260亩。去年,又从太原请来农艺师秦麦林,利用核桃树下的空闲土地,深耕施肥后,种植芍药等410亩,长势喜人。
有了致富好产业,还要靠朴实的劳动来创造效益。这不,刚过年不到10天,农民党员李肖峰就在自己的核桃树地里忙开了。
“多亏了五台农商银行阳白支行助咱贷款30万元,让咱有钱种植核桃树47亩,去年挂果21亩,能产核桃1470公斤,咱家4口人,人均收入8000元,脱贫啦!”李肖峰说。
今年七十多岁的李计和,站在院里望着自己亲手培育的13亩核桃树结下的核桃,也高兴地说:“前年核桃收入2万多元,咱就高兴得不得了。去年收入不减,又在树下种上了中药材,以后收入会更高!”
村民宋志平是个小户,仅从五台农商银行阳白支行得到扶贫贷款10万元,小打小闹种植核桃树12亩,整天啃着个书本,东学习西交流,爱钻研种树技术,去年全都挂果,收入1.85万元。他在12亩核桃树下又全部种上芍药,扳着手指头数算着:到2020年,年平均6万元,再加上核桃树的年收入,家庭年总收入7.85万元。老宋想起来就高兴地说:“黄土地里种金子,发财了!发财了!”
去年,阳白乡桑院村就有700亩核桃树挂果,实现产值108万元,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去过桑院村的人,大都听说过一句“顺口溜”:树上结满“金银果”,树下长出“钱串子”。
如今,药材还在树下长着,来自河北省安国市、四川省荷花市、安徽省毫州市三大中药市场的经销商们就直往桑院村跑。因为5年后615万公斤的中药材产量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可创产值2460万元,年均492万元。5年后,核桃树全部挂果,年收入可达271万元,树上树下共计年收入763万元,101户入社社员的户均年收入可达7.6万元。
树上树下科学构成的立体种植,已为桑院村开通了一个“绿色银行”,农民致富奔小康大有盼头。
本报记者 王雁 通讯员 金俊贤 郑光 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