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份关爱、寻一批好人、办一个专栏、建一支队伍、评选一次年度“十大”好人
“文明发展唱文明,文明发展写真诚,创建三晋文明城,黎都涌现活雷锋……”这是长治县本土作家冯海斌创作的潞安大鼓《“黎都好人”颂》里的一段唱词,是“黎都好人”的真实写照。这些人,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伟绩,以自己平凡的行动和执着的付出感染着周围的人,以自己充满人性美的善行、善举为全县文明添砖加瓦。这些人就是长治县委宣传部在大力开展黎都好人“五个一”行动中挖掘出的好人代表。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长治县委宣传部在寻找挖掘“黎都好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五个一”行动,即:送一份关爱、寻一批好人、办一个专栏、建一支队伍、评选一次年度“十大”好人,探索出一条以“黎都好人”引领全县文明,以道德楷模塑造文明之魂的独具特色的创建之路,实现了公民道德和社会文明双提升。
爱“好人”。开展道德模范、黎都好人送一份关爱活动,利用春节、中秋节等中华民族传统佳节,广泛开展慰问帮扶道德模范、黎都好人行动,送上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温暖,在全社会营造好人好报、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找“好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发掘出“深埋”于民间、品德高尚的“凡人”?依靠群众是“不二法门”。在长治县,好人评选从群众中选出、从基层做起,立足乡镇、企业、社区等基层单位,广泛发动群众,采取自荐与他荐相结合的海选直推方式,推荐自己身边的典型。长治县新闻网、微信平台定期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吸引群众参与;在媒体上公布“黎都好人”推荐热线、电子邮箱,涵盖各条战线、兼顾各个层面、覆盖各类群体,多渠道发现、挖掘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和典型人物。
赞“好人”。在县电视台、《今日黎都》媒介开辟“黎都好人好事榜”专栏,实现台、报、网、移动客户端全媒体同步联动,全面展示黎都好人好事工作,做到报纸天天有文字、电视天天有图像、新媒体天天有点“赞”,着力扩大“黎都好人”的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学“好人”。“好人”不是一个静止的道德标杆。“黎都好人”来自群众,也要回到群众中去,以自己的善举、美德带动更多人。长治县在“黎都好人”中选出一部分典型代表,开展“黎都好人先进事迹宣讲”活动,深入全县的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农村,做演讲报告,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这些凡人善举走进群众,深入人心,努力做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使“当好人、做好事”蔚然成风,“学好人、行善举”浸染城乡。
评“好人”。由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组织开展,动员广大群众广泛参与,评选出“2016年度黎都十大好人”,召开全县道德模范暨“黎都好人”年度表彰大会,授予年度“黎都十大好人”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和资金奖励,在全县积极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在“五个一”行动的引导下,全县涌现出一批“黎都好人”:傅怀珠,从事创作几十年,大会堂里捧金奖,“醋为媒”把潞安大鼓来唱响,“九月九”曲苑杂坛美名扬;屈忠堂,为人梯,默默奉献志不移,桃李芬芳满黎都,山庄窝铺想念你;张付保,林业户,退居二线不服输,种植干果3万株,荒山造林300亩;煤矿职工张建丽,自学成才破难题,废寝忘食搞科研,献身煤海创业绩……
本报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牛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