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大同县安居工程让百姓由衷点赞

  新春时节,走进大同县吉家庄乡瓮城口移民新村,红瓦白墙的新房整整齐齐,铺设到每一户村民家门口的街巷干干净净……村民赵付金和陈存弟搬进新居快一年了,逢人便夸政府的农村安居富民工程好,让他们搬出危房住进了新房,又种植了黄花和黄芪,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同县自从实施安居富民工程以来,共改造危房8130户,实施农村住房抗震改建6600户,抗震改建占全省任务量的30%,1万余人住上了新建的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新居,全县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长期以来,大同县多数农民群众住在土窑洞或土坯房里,居住条件差,其中2万多户居住在危窑、危房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遇到阴雨天,群众提心吊胆,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2015年,该县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领,有序推进以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建三项工程建设为主的安居富民工程,把三项工程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建立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工作中,该县严格按照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统一监理的方式进行,综合利用各类民生资金捆绑使用,发挥其最大效益。各乡镇因地制宜,根据各个村庄不同的风俗和地理位置,参照全县的规划及建筑方案,编制了工程建设规划和建设单体方案,分为保障型、经济型、小康型,每种类型设计方案都配有建筑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结构图、效果图以及详细的文字说明,供计划建房的农户参考借鉴。同时,严格认定程序,通过各种媒体和乡村广播、宣传栏向群众宣传政策,公开改造对象、补助标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使安居富民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实实在在惠及住户。
  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中,该县本着既“输血”又“造血”的原则,不仅着眼于解决农民群众安居问题,而且把富民作为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生产生活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当地劳动力;将危房改造工程与发展农家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完善了水、电、厨、厕、浴等整体功能和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保证原有传统种植产业的同时,引导群众重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鼓励农民发展黄花、黄芪等特色产业和蔬菜种植、牛羊养殖产业;引导农户、企业和社会力量将搬迁后形成的“空壳村”和闲置的土地重新开发利用,搞绿化,搞旅游,搞农家乐,吸纳村民就业,让“死地”变成“活钱”。通过安居富民工程,不仅让农民群众住的房子亮起来,也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实现新农村、新产业、新农民的发展目标。
  目前,该县正在聘请省城乡规划院编制今后3年的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工程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到2019年,全县剩余的1万户住在危窑、危房里的群众可以全部住上崭新漂亮的新房,实现安居梦。

本报记者 杨晓明 通讯员 刘富宏 魏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2-14期

  • 第2017-02-13期

  • 第2017-02-12期

  • 第2017-02-11期

  • 第2017-02-10期

  • 第2017-02-09期

  • 第2017-02-08期

  • 第2017-02-07期

  • 第2017-02-06期

  • 第2017-02-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