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揭晓的“2016年度我最喜爱的文创产品”评选活动,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号 ——
文化创意产品(文创产品)是艺术衍生品的一种,它利用原生艺术品的符号意义、美学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元素,对于原生艺术品的解读和重构,通过设计者自己对于文化的理解,将原生艺术品的文化元素与产品本身的创意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创意产品。
近两年来,山西的文化创意产品在政府的倡导下,各文博机构和各门类的艺术家积极加盟,文创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为了实实在在摸准群众需求和市场方向,从而为研发单位提供研发依据,实现研发方向、研发成果与市场需求的良性对接。鸡年新春,“山西省首届文创产品展”在太原美术馆开展以来广受社会各界关注与青睐,参观者络绎不绝。展览期间还分别举办了“我最喜爱的文创产品”投票活动和“山西省文创产品创意市集”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热情参与。
2月19日下午,2016年度山西省文创新品发布会暨“2016年度我最喜爱的文创产品”评奖揭晓活动在太原美术馆举行。共有来自全省的三十多家文创单位携其文创新品精彩亮相,同时活动也揭晓了观众评选出的10件“我最喜爱的文创产品”和6件专家提名文创产品。
这次活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的同时,发掘各文化文物单位潜在的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中华文明、将传统文化内容与现代文化形式结合,让以往的“阳春白雪”摇身一变,走入寻常百姓的家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生活品位与质量。太原美术馆馆长王鼎在发布会上表示,山西省文创产品展将每年举办一届,时间将选择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历时一个月。2016年度为山西省的开幕之年,这是打造山西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省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具有“从无到有”的开创性意义,也是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
此次发布会设计了文创新品推介、现场价格竞猜、获奖作品颁奖等环节,形式新颖接地气,在发布文创产品的同时,倾听消费者声音、感知群众的需求。展出作品中,不乏创意独特、造型精美、底蕴深厚的文创新秀。山西省博物院带来“最萌文物”——鸮卣化身的存钱罐,借助网络流行趋势创新,让这件商代文物在新时代焕发了生机。这样通过新形式解读传统文物,更能激活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山西传媒学院的灵创映画团队带来的“碧云桃”系列产品,造型可爱逗趣,借助微信表情进入大众生活,运用流行文化打造自己的卖点,紧跟网络文化的步伐,让人记忆深刻。这些作品在发布会上与观众面对面接触,主创者亲身讲述每个作品背后的创作过程,再由消费者进行反馈,台下的观众接受了文化的洗礼,台上的文创工作者也获得了宝贵的市场经验。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观众投票,茶碗漆器系列、掌上斗拱、鸮卣彩色存钱罐、晋商驼道陶塑、青花瓷板画、孟家井绞胎瓷系列、漆器工艺木质手提包等十项作品荣获“我最喜爱的文创产品”,黑漆砂器茶具、交城窑陶瓷印章、平定砂茶具、梅花剪围巾等六项获得专家评委提名奖。太原市图书馆带来的掌上斗拱,凝结着华夏民族的聪明智慧,彰显着中国古典建筑的精神气质,浓缩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历史建筑情感。这组斗拱小木件,能放在一只手掌中,随意组合,机巧精致,有益于儿童动手动脑,启迪心灵。而市工美的这组漆器手提包,将传统的漆器技艺与时尚结合,华丽,古典,富有艺术气息。这些作品灵活化用传统工艺与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获得了观众与评委的一致肯定。
这次发布会是我省为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而迈出的开创性的一步,积极倾听观众的声音与反馈,做到了“接地气”、“听民声”,摸准群众需求和市场方向,找准了山西文创产品发展的路径和目标。会上展出的产品均有厚重的历史背景,在场观众不难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积淀。我省千年历史文化不难发掘,但是如何在形式上走进群众心中,在内容上将这千年历史也一点一滴融汇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让群众在感知历史厚度的同时触摸历史的温度,是我省在文创的路上应该寻找的方向。
本报记者 王媛 实习生 要沛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