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记者在榆社县河峪乡平顶村采访,随处可以看到村民们脸上绽放的笑脸,近年来,这里的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信心足了,干事创业的热情高了,这座昔日贫困落后的小山村正一点一滴发生着蜕变。
说到这一切的变化,村民很自然地就会说到该村“第一书记”郝跃平。
2015年8月,榆社县扶贫办副主任郝跃平在榆社县委、县政府“下派第一书记”政策引领下,与从未涉足的河峪乡平顶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平顶村共107户,284人,贫困户就多达39户、97人。满腔热血的郝跃平走出机关单位,来到平顶村,现实与想象的巨大落差瞬间击碎了他的心。眼前的一切顿时使他萌生退意。但回头一想“既来之,则安之”,入村帮扶就是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很快,郝跃平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
一开始,郝跃平以驻村调研为抓手,了解社情民意,迅速进入了角色。脱产入村以来,除非出外跑项目,剩余时间他几乎都在村里。针对平顶村耕地面积846亩的现有优势,郝跃平多次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部分群众座谈探讨,制定发展规划;和群众、贫困户座谈,帮助制定增收措施。着远未来,为避免贫困户出现返贫现象,最终敲定调整农业结构为平顶村脱贫致富之路。同时,他还积极与县水利局、农委协调沟通,争取项目支持,并邀请省脱毒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王栓福进行技术指导,在平顶村摸索出了一条一年两种两收的新路子,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娘家人”榆社县扶贫办成了他的坚强后盾。自2015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扶贫办全体人员至少每月入村两次,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领导、同事的帮助更激发了郝跃平扎根基层、敢闯敢干的激情。
一年多的时间里,榆社县扶贫办先后帮助平项村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0亩,配套水利设施300亩,并新建长80米,宽2.5米的土豆窖一座,购置土豆播种机1台,收土豆机1台等,累计投资平顶村调产增收8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同时,他还引进高产土豆种植项目,依托县水利局帮助实施100亩水利喷灌设施项目,进行一年两种两熟模式探索,通过县农委技术支持,首批种植100亩早熟土豆,土豆成熟后,试种北瓜、小包头白菜、荠菜、胡萝卜等适宜品种,通过试种北瓜亩产达4000斤以上,小包头白菜亩产达10000斤以上,荠菜亩产达5000斤以上,胡萝卜亩产达4500斤以上,产量较高、效果很好,为平项村脱贫增收探索出了新模式。
“作为第一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也将继续竭尽所能,倾情帮扶,为平顶村贫困户全面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郝跃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