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晋中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要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要增长7%和7%以上……
对此,晋中市委书记胡玉亭说:“今年必须保持这个速度。各县(区、市)在主要指标设置上,要按照跳起来够得着,能够支撑本地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要求来考虑,既不要盲目拔高,也不要‘留一手’,更不要给做太平官、不作为、不善为找借口找理由。”
晋中市眼中的第一方阵,就是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区位影响要进入全省前列,体现经济总量的地区生产总值、体现经济主要支撑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体现拉动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固定资产投资、体现综合实力的财政收入和体现群众生活水平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6个指标绝对额要进入全省前3位……
这个目标,晋中市要苦干三年去实现。
2017年,是该市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的开局之年,也是苦干三年的头一年,意义不一般。
在该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突破”是一个显著的字眼。
在政府重点要抓的工作中,件件都有“突破”的诉求,件件都有“突破”的行动。
在关键性改革上求突破
转型综改,这是事关山西全局的关键性改革。
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是深化转型综改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引擎,而晋中市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今年,晋中市将全面推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区建设,按照“政企分责型”模式,依托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设立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区管委会:
——4月,全面启动起步区建设,先行实施山西半导体产业园、晋中通用航空产业园等20个重点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尽快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推进示范区和县级开发区联动发展,在示范区晋中区设立对全市开发区(园区)统一协调服务的综合平台,构建“1+10”联合体,实现规划统筹、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服务联动、合作共赢。
——各县(市)开发区要在5月底前完成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同步推进“三化三制”和统计制度改革、社会职能剥离、目标责任考核等各项工作。
——将108廊带示范区建设融入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和开发区改革创新工作中,启动108国道市城区段人居环境综合改善工程,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在晋中这片土地上,还进行着一场同样意义非凡的创新性实践——山西“农谷”建设,这是省委、省政府立足于全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而提出的,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项节点性、标志性、引领性的示范工程。
这是晋中独有的亮点、独有的荣耀和使命!
如今,晋中市正在加快打造山西“农谷”步伐,以太谷县为核心,以全县域、全要素、全产业方式,聚焦“研发高地和产业洼地”两大核心功能,全力推进山西“农谷”建设;今年将重点实施总投资196亿元、年度投资41亿元的27个项目,完成园区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农谷”雏形……
在此过程中,晋中市将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比如要将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向乡村延伸,实现乡镇交易所全覆盖,在太谷、左权、榆社、寿阳4个县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等。
在努力把示范区打造成为集聚先进生产要素核心平台的同时,晋中市也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在新型产业体系上求突破
“要以改善供给结构为主攻方向,用好资源优势,扩大基础优势,放大区位优势,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2月21日,晋中市市长王成在该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
今年,晋中市将支持灵石煤焦电铝硫化铁循环项目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增量市场售电侧改革,建立大用户直购电和10千伏高新技术项目直购电申报绿色通道;协调推动全市工业企业、重点项目产需对接……
今年,晋中市将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3月底前市县两级完成旅发委组建和挂牌,6月底前完成列入全省重点改革名录的10处景区(景点)改革任务,年底前完成全市旅游管理体制和景区经营机制改革;积极申报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主办权,办好平遥国际摄影展和电影展、中蒙俄万里茶路市长峰会等节庆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晋中市今年将深入推进我省唯一的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建成晋中非遗展示馆;办好“中国手艺发展大会”,启动“中国手艺小镇”建设……
今年,晋中市将以吉利山西新能源汽车项目为龙头,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园区建设,年内生产轿车10万台、新能源商用车500台,年产值达到80亿元;纺机产业突出龙头企业做强成套主机、配件企业做精配套产品两大重点,全年产值突破24亿元……
今年,晋中市将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力度,全年煤层气抽采量力争达到5.5亿立方米,利用量3亿立方米以上;抓好寿阳1GW光伏、晋能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建设与投产达效……
今年,晋中市将加快壮大特色产业,玻璃器皿产业要加快行业整合壮大,完成国家级玻检中心实验室等级验收,积极争取10月份筹办首届中国玻璃器皿节暨中国日用玻璃协会2017年年会;玛钢铸造产业要全面启动“气化玛钢”,办好山西玛钢铸造产品展示交易会,建成国家级玛钢铸造检验检测中心;特色食品产业要重点抓好伊利、统一、娃哈哈项目一期达产达效和二期前期工作,加快晋汉生物科技一期项目建设,年内建成投产……
这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投产,一个个企业的壮大,一个个产业的形成,正在构建着晋中市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但是,晋中市并没有满足,反而挺进的步伐更加铿锵。
在创新驱动上求突破
目前,晋中市已经明确,今后三年要重点扶持总投资上千亿元的100个转型项目和总产值过千亿元的35户优势企业。
今年,晋中市要实施61个转型项目,要确保完成投资260亿元以上。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创新: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市县两级政府领导领办转型项目机制,根据工作分工全程协调、全程服务,成立市县两级企业服务办公室,从市直经济部门和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优选100人左右,与市县入企帮扶小组统筹整合,组建30个专业化服务小组,为转型项目和优势企业全程提供“保姆式”代办服务,3月底前完成组建,4月份开展工作。
——创新招商引资办法。实施政府购买招商项目专业化服务,鼓励发展合作共建、托管等模式,探索零土地指标招商,落实高用电项目用电优惠奖励等措施。全年引资总额2100亿元,签约项目落地率达到50%以上。
——创新要素保障方式。在资金保障上,市财政预算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通过股权投入、项目引导、示范奖补等方式推广PPP模式;安排2亿元设立促转型增动能投资基金和促转型增动能担保资金。在用地保障上,在完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基础上,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缓解规划指标紧张压力;对转型项目和优势企业用地,实行土地出让金分期缴纳,试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最低出让期由规定的50年缩短为30年,降低前期投入成本。
在此过程中,晋中市还将大力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终身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机制;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在市场监管、卫生计生、文化旅游、商务流通、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六个领域全面推开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突破。
事实上,唯有不断突破,才能发展得更快,才能变得更强大!
晋中深谙此道。
本报记者 郝光明 雷清明 实习记者 董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