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买“洋”零食也要擦亮眼

  随着消费不断升级,近几年国内食品消费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进口零食成了最热门的消费品类之一。需求量的不断扩大,让进口零食的消费终端也遍布省城的大街小巷,一些大的商圈甚至出现了扎堆的场面。

进口零食店随处可见


  意大利威化、德国果酱糖、日本饼干、泰国榴莲干……说到进口零食,吃货们流着口水都能说出一串名字。随着其火爆程度的高涨,如今你到了较大的商业圈,说不定几百米之内就能看到两三家进口零食专卖店,消费者足不出市,就能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百态零食。
  “‘白色恋人饼干’、‘六色酒心糖’是我最喜欢的两款零食,闺蜜几个聚会肯定少不了它们。以前是代购或者网购,等的时间比较久,现在实体店就有,品质有保证,价格相差不了多少。办了会员卡还有折扣,就一直在店里买了。”3月7日,在长风国贸第六馆的一家销售进口商品的店里,卉卉一边说着一边仔细地看着店里新摆上柜台的零食。在这里,千米之内就有三家商店销售进口商品,其中一家专营进口零食。不足20平方米的店内摆放得满满当当,进口零食按照不同品类放在店铺的各个位置,造型独特、包装颜色鲜艳,吸引着过往的人都要多看几眼。
  记者也去这三家店逛了逛,发现进去购物的顾客还不少,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这些零食的认知度都比较高。店员告诉记者,进口零食的价格虽然比国产的稍高,但是近一两年也开始亲民了,价格集中在十几元到几十元,有些还可以搭配销售,所以销量一直还可以。
  记者走访发现,省城太原铜锣湾、长风第六馆、中正天街等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进口零食的身影,进口零食店已经遍地开花。

小众消费变普通消费


  “特别喜欢吃这种樱桃味糖果,200克30多元,差不多能吃一个月,价格能承受得起。所以每次逛街路过就买几盒。”边小姐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家里茶几上常放着各种小零食,其中有几乎一半的零食是进口的。很多是逛街时正好看见进口食品专卖店顺便购买的,还有一少部分是网购的。她告诉记者,以前印象中进口零食都是价格昂贵,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一次偶然在专卖店看见意大利进口饼干150克标价16元,几乎和国产零食差不多。此后就开始常买,每次消费两百元左右。而且有的店还可以选择多种小包装进口零食凑礼盒,十分划算。
  “进口零食普及,说明消费者生活品质已经升级,更多的是展现了一种生活状态。很多人觉得这些东西利润大,扎堆开店,其实是种误会。早几年的利润还比较可观,基本在40%左右,但是现在零食品种多、消费者购物渠道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同质化厉害,利润已经减半了。”长风街茂业天地某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国产零食背后还有厂家支持,进口零食都是靠自己,一种零食流行起来,几乎所有的店都能看到,结果就只能比拼价格。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购买进口食品的顾客群体在整体顾客中的占比已经超过24%。预计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市场规模将高达4800亿元。进口零食从小众消费已经转变为普及型消费。

买“洋”零食也要擦亮眼


  进口零食种类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消费者应该怎么选择呢?
  小孟是一位刚离职的进口食品商店员工。他介绍,目前国内经营进口零食的商家不少,比较受欢迎的大概有越南零食、菲律宾零食、马来西亚零食、日本零食、韩国零食、泰国零食和欧美零食。超市、专营店购买的进口食品一般是有资质的进口商通过报关、报检等手续批量进口的,经过官方检验检疫,进口商经过了有关部门的备案,产品来源和销售去向都可追溯,产品背后也有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中文背标。而代购海淘的进口零食则是未经过检验检疫,以个人邮寄的形式进口的,无法通过官方追溯产品来源,也没有中文背标。
  他提醒大家,中文背标非常重要,正常途径进口的食品都应该有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的中文背标,上面应该写清楚中文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配料表,生产者或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储存条件等内容。同时,原装进口和原料进口是不同的,生产、包装的各个环节都在国外进行,再由经销商粘贴中文背标进行销售的才叫真正进口食品。由国外厂家提供原料或产品,再到国内进行分装或加工、包装的是原料进口,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

本报记者 李若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3-18期

  • 第2017-03-17期

  • 第2017-03-16期

  • 第2017-03-15期

  • 第2017-03-14期

  • 第2017-03-13期

  • 第2017-03-12期

  • 第2017-03-11期

  • 第2017-03-10期

  • 第2017-03-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