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吉县果树弃枝派上大用场

  

有的直接加工成了有机肥,有的送到发电厂进行发电 ——
  “这几年我县果树修剪后的树枝派上了大用场,有的直接加工成了有机肥,有的送到发电厂进行发电。”近日,该县政协委员、吉昌镇果树站站长张建国对记者如是说。
  吉县80%以上耕地种植的都是苹果树,80%的农民都从事苹果生产。吉县苹果已走向世界,成功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成为驰名海内外的“红色品牌”,荣膺“全国苹果之乡”和“中华名果”等28项殊荣。
  该县垚鑫生物发电有限公司以当地丰富的苹果树枝、秸秆等废弃物为原料,致力于打造农、林、电、热一体化产业链。2016年年底,发电厂建成并调试发电,短短两个多月,以310元/吨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果树枝4万余吨。正式投产发电后,该发电厂预计每年可消化利用苹果树枝等生物质资源12万吨,年发电量9000万千瓦时,并可提供集中供热面积8万平方米。不仅如此,苹果废枝燃烧后形成的草木灰还能制成有机肥,实现二次利用。
  据该县垚鑫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轩介绍:“垚鑫2×6MW生物质发电项目是2016年山西省节能环保重点工程项目。该项目国家发布有50千米半径内不得重复建设的相关规定,以吉县为核心的60千米内果木种植面积约为109万亩,其中吉县28万亩、乡宁县7万亩、宜川县35万亩、隰县29万亩、大宁县10万亩,这5个县果木种植面积粗略计算年可产果木枝约49.05万吨,果木枝利用率按60%测算,每年有29.43万吨的果木枝可派上大用场。
  刘增勋是该县东城乡社堤村一个使用果树加工有机肥的示范户,他说:“去年,我的果园与周边果园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红度、果面、口感、含糖量都令其他果农刮目相看。一亩果园每年果树修剪大约有800斤枝条,与畜禽粪便1:1比例,可加工成1600斤有机肥。正常每亩果园需施用3000斤有机肥,每亩果园每年修剪的树枝只能解决一半问题。往年树枝乱堆乱放现象如今已经很少看见。”
  该县中垛乡乡长葛吉平看着果农们废弃无用的苹果树枝都变成了人民币,也松了一口气,笑言:“这项有机肥加工技术帮我们乡解决了多年来农村果树枝桠乱堆乱放的难题,关系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有机苹果大局,有利于解决火灾隐患;有利于减少养殖企业畜禽粪便露天堆放;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有利于抑制有害物质,使土壤得到软化;有利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
  有机肥加工是在省城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任总经理的谢职刚于马来西亚等地学习考察后,回到吉县面向全县果农推广的一项新技术。果树枝经过粉碎,与畜禽粪便按一定比例混合起来,然后加入一种生物有机菌,再发酵60天左右,最终就可转化成有机肥。据了解,市场上一吨有机肥的售价约3000元,而以果树废枝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这种有机肥成本极低,每吨仅需加工费六七百元。
  如今,谢职刚已在全县建起了3个有机肥加工基地,并发展果园示范户260余户。县果树服务中心专家表示,这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各家各户的苹果施肥成本,而且有助于加快全县推广有机苹果生产的步伐。
  2017年农业部提出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目前,谢职刚的果树废枝加工有机肥已申报中国农科院“十三五”国家重点科研计划。他还将利用5—10年时间把这一项技术在全县79个行政村全部推广开,助力全县有机苹果发展进程,用农业废弃物终结化肥农药。

本报记者 杨素英 通讯员 闫海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3-26期

  • 第2017-03-25期

  • 第2017-03-24期

  • 第2017-03-23期

  • 第2017-03-22期

  • 第2017-03-21期

  • 第2017-03-20期

  • 第2017-03-19期

  • 第2017-03-18期

  • 第2017-03-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