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风景,不仅要美在景区

  一直觉得,把山西的名胜古迹都欣赏一遍,是每个山西人都必须要做的事儿。
  3月21日,记者走进云冈石窟,近距离地感受了那种沧桑、震撼与厚重。当然,印象深刻的还有景区环境的干净,无论是道路、草丛还是卫生间,都是那么整洁……漫步景区,一种惬意的感觉油然而生。
  参观完毕,沿着前往通向景区出口的小路,可以发现面向晋华宫矿的方向,景区设置了很长的护栏,其间还有凉亭,远远望去很有诗意。想到这里,就一路小跑着过去,希望尽快一览护栏外面的风景,没想到却是另一番景象——一条河流,没有奔腾的河水,仅有裸露的黑色河床,视力所达之处都可以看到塑料袋等生活垃圾,迎面而来的春风的味道也不怎么清爽……护栏内外,卫生状况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心中刚酝酿起的诗意顿时荡然无存!
  带着些许遗憾走出景区,驱车前往通向太原的高速入口。在离开景区的路上,有些不甘心,就又留意了一下,然而路两边的绿化带下,仍然随处可见塑料等生活垃圾,为什么会这样?在前往高速入口的路上,还会经过一个热电厂,这段路附近的环境更是让人心情沉重……
  那一刻,记者想起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三十多年来,我们发展旅游,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这种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景点旅游’模式,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三十多年来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现在的情况往往是,景点景区内外、酒店内外,两极分化明显,一墙之隔或一河之隔,俨然两重天,景点景区内鸟语花香、干净整齐,景点景区外却是私搭乱建、脏乱破差;酒店里流光溢彩、金碧辉煌,酒店外却是污水横流、垃圾成山。可谓走进景区酒店是发达的‘第一世界’;而走出门外则是落后的‘第三世界’……”
  发展全域旅游是大势所趋,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可是,我们如果不能尽快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不仅会失去发展壮大的先机,也会辜负了这多彩的风光。
  我们都知道,大同是山西的“北大门”,是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是山西全省旅游的“集散地”。去年以来,“大同蓝”已经成为大同生态环境的金字招牌。在呵护这块招牌的同时,大同应该尽快将“地上净”这个短板补起来,因为风景不能仅仅美在景区。
  目前,太原正在全力推进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大同是不是也应该尽快行动起来呢?

本报记者 雷清明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3-27期

  • 第2017-03-26期

  • 第2017-03-25期

  • 第2017-03-24期

  • 第2017-03-23期

  • 第2017-03-22期

  • 第2017-03-21期

  • 第2017-03-20期

  • 第2017-03-19期

  • 第2017-03-1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