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六”是什么?就是我省正在实施的农机化“六大工程”和正在构建的农机化“六大体系”的简称。记者在省农机局采访时,该局相关负责人说,“双六”是我省整个“十三五”期间农机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全省农机化加速奔跑,跃上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新台阶的重要引擎。
记者了解到,农机化“六大工程”是指:
农机化引领示范工程。它的任务是按照全省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建立不同区域的农机化发展模式。如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模式、丘陵山区的机械化模式等。要在全省不同类型的区域,分别选取自然条件和农机化基础条件较好的县、乡、村开展率先实现农机化综合示范县、乡、村创建活动,以此全面推进全省农机化快速发展。
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旨在将机耕道、机具停放场、机库棚建设等作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大力发展现代农机服务业,促进农机销售市场、配送中心电子统一结算、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和区域性售后维修服务中心等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机化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以发展和壮大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点、农机大户等农机服务组织为着力点,以提升能力、创优服务、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主攻点,积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模式创新。
机械化生态保护工程。重点是推进保护性耕作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形成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加快实施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开展农机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旧农业机械,促进全省农业机械升级换代。
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工程。主要是实施农机产品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工程。鼓励农机企业走集团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提升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农机制造工艺及装备水平。努力打造一批农机龙头企业、形成具有完善产业链条的农机工业新格局。
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工程。要大力发展杂粮、油料、干鲜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鼓励农民应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及设备,对莜麦、荞麦、谷子、红枣等优势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实现特色农产品的转化增值,不断提高当地农民收入。
农机化“六大体系”是:
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将深化基层农机推广体制改革,加快我省各级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进程,确保人员、场所、设备、经费的落实。逐步加强设施条件建设,不断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不断扩大农机化新技术的应用范围。
农机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按照“健全体系、提升能力、畅通渠道、有效监督”的原则,完善全省农机化质量监管体系,强化省、市、县各级农机化质量监管机构的软硬件建设,全面提升农机化质量监管能力。
农机安全监理体系。要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建立农机化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和标准,提高安全监管水平,营造良好的农机化安全环境。
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要建立农机制造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密切协作、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省级农机化科技创新联盟和产业技术联盟的建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体系与产业的有机融合。推进省级农机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建设,提高创新效率。
农机教育培训体系。旨在大力发展现代农机中、高等职业教育,搭建远程教育培训平台,整合各种资源,以现有农机化重点中专学校为基础,积极推进建立农业机械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作,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农机化信息服务体系。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农机化信息网络,加强信息采集点建设,推进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构筑农机化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大数据库,完善农机化信息发布制度,向社会准确提供农机化政策法规、农机生产销售、机具质量、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信息。
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说,“六大工程”为未来几年我省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六大体系”则保障了农机化发展的“软件”需求,因此说“双六”是山西农机化加速奔跑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