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财经·综合

涨价潮来临 国产手机将甩掉“低价”标签?

  • 图为消费者选购国产手机。 本报记者 王昕 摄

  •   过完春节至今,国产手机的“涨价潮”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迹象——
      3月初,乐视宣布对旗下乐Pro3进行价格调整,并称从即日起,乐Pro3的两款不同内存手机分别上调100元,达到1899元和2099元。而在此之前,诸多国产手机品牌如小米、金立、魅族、中兴、联想、努比亚等也都宣布了涨价措施。
      相较于外国品牌,价格低廉一直是国产手机的优势所在,此次大范围涨价后,国产手机的销量会有何影响?涨价背后有何深层原因?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
    涨价潮来袭
      4月初,记者来到太原大南门某手机卖场,虽然天气已经渐渐回暖,但卖场内的气氛并不热烈,顾客寥寥。在一进门不远处的一个柜台,记者看到了不久前宣布调价的乐视旗下乐Pro3,老板表示这款手机已进行了调价,但如果记者购买可以赠送手机支架、贴膜等一些小赠品。
      这位老板告诉记者,早在新年伊始,魅族就已经率先打响了2017年手机涨价的第一炮。1月3日,魅族宣布将旗下魅蓝Note5涨价100元:魅蓝Note5的16GB售价涨至999元、32GB售价涨至1099元,只有64GB版本售价保持不变为1499元。
      记者了解到,和魅族一样,一直追求超高性价比、将发烧进行到底的小米手机也没能扛住涨价的“诱惑”。2月份,小米官方宣布,由于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和汇率波动影响,红米4和4A成本剧增,之前制定的零售价已严重低于产品成本。为保证正常供应,小米决定红米4系列价格均上调100元。调整之后,红米4标准版售价799元,高配版999元,红米4A则为599元。
      紧接着,努比亚miniS也宣布涨价100元,360的N4S骁龙版同样上调了售价。不仅如此,锤子科技CEO罗永浩也表示锤子今后不会再推出千元以下的手机。
      种种迹象都表明,曾经被贴上极高性价比标签的国产手机真的涨价了。据悉,除了上述之外,还有一些国产手机厂商也正在筹划涨价。而按照目前这个发展趋势,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手机厂商加入到涨价行列当中。
    原材料上涨
      价格涨了,国产手机的销量是否受到影响?记者走访了太原多家手机卖场,发现涨价机型价位多为2000元以下。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上述品牌涨价后,销量并没有大的差别。
      “1099元和1199元感觉会有点差别,不过,看中的话应该不会在乎这100块钱。”一位正在挑选手机的女士表示,100元左右的涨价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整体来看这轮国产手机的涨价潮,记者留意到,大多数手机品牌都把原因归咎为成本的不断上涨。
      比如乐视方面就称,由于元器件价格在2016年出现大范围上涨,加之汇率波动影响,使得乐Pro3成本剧增,与此前定价的差值已经远超公司既定的负利范围以及所能承受的让利能力,所以才有了涨价这一行为。而之前红米、魅族和努比亚的涨价原因也颇为类似。
      那么,所谓上游元器件涨价究竟是否真的让手机生产者们不堪重负?采访中,有业内人士透露,一部智能手机主要包括屏幕、处理器、内存、闪存、摄像头、指纹识别模块等核心基础元器件,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这些元器件的关键词就是涨价与缺货。有数据显示,如果以2016年全年计算,内存价格涨幅约20%至30%,闪存价格涨幅约30%至40%,液晶屏涨幅也紧随其后。
      据悉,液晶屏成本一般占手机总成本的20%左右,因此液晶屏价格波动对手机企业来说影响颇大。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液晶面板因为缺货导致价格节节攀升,一直涨到四季度达到最高点。
      除此之外,有分析认为,制造业、特别是手机供应链上的人力成本不断上涨,人民币相较美元贬值的影响导致消费者国内商品需求更大,这些刺激也是造成涨价的因素所在。
    把控力不足
      不过,透过此轮涨价潮,还是能看到背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因为元器件成本上升而上调产品价格,其实恰恰暴露了国产手机厂商对于产业链的把控能力不足。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眼下,除了华为、OPPO和VIVO之外,其他国产手机厂商很难具备和供货商议价的能力,因而产品本身利润空间也不高,无法消化上游元器件涨价带来的成本提升。
      “从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获取高端市场地位,关键是技术能力的突破,供应链的把控以及对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等,这些都需要逐步积累。去年,尽管国产手机厂商大都取得了漂亮的成绩单,但在追赶三星和苹果的过程中,依然还有不少短板要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见今年国产手机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高端化进程也将明显加速。与之相对应的,则是目前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已经从对手机性价比的单方面追求,转向对品牌、产品、服务、工艺等各方面的综合考量,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买手机的预算也有增加。
      此前,央视财经频道曾进行过一次“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显示,智能化时代,从电脑、手机、数码产品,到电视、冰箱、空调,老百姓统统都有“换、换、换”的需求。其中,在2017年的消费意愿排名中,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和家电占比分别达到了42.33%和40.42%,而90后年轻人和60岁以上的老人对电脑等数码产品的换代需求相对更为强烈。
      总体来看,消费升级、存量换机、汇率走强、BOM成本上扬等等构成了新的市场现实,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以往的价格难以为继,获取合理利润、增强研发创新,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对于国产手机而言,在新的市场现实下,要和当前的市场领头羊苹果、三星竞争,进一步蚕食他们的市场份额,还需要在“性价比”上多下功夫,从多个方面去提升产品的价值才是正轨。

    本报记者 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4-09期

    • 第2017-04-08期

    • 第2017-04-07期

    • 第2017-04-06期

    • 第2017-04-02期

    • 第2017-04-01期

    • 第2017-03-31期

    • 第2017-03-30期

    • 第2017-03-29期

    • 第2017-03-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