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全省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的通知》
去年9—11月,我省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万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经过全省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有力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企业发展信心也为之一振。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全省万名干部入企服务成果,提升政府服务企业效能,实现服务企业常态化和制度化,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建立全省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4月1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经信委主任张华龙,省经信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占祥,省经信委副巡视员周礼仁,分别就有关政策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常年受理企业问题和诉求
畅通企业问题受理渠道是做好服务企业工作的入口和前提。去年的万名干部入企服务工作,企业也普遍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集中活动结束后,如果遇到新的问题,该如何反映?对此,《通知》将活动式集中收集问题的形式,改为了常年受理企业问题和诉求。
周礼仁表示,今后,政府各部门将充分发挥“互联网+服务”的作用,利用现有的门户网站建立“服务企业专栏”,搭建全省统一的服务企业平台,畅通企业问题反映渠道,形成全省统一的三级“1+N”的服务企业平台体系。
“‘1’是各级服务企业办公室服务平台,‘N’是各级有关部门服务平台。在‘1+N’的服务企业平台体系中,各级各部门的服务平台同步运作,分工合作,也就是说,企业问题可以直接向服务企业办公室反映,由办公室分办转办,也可以直接向有关部门反映。”周礼仁告诉记者,除了负责受理企业问题,服务专栏还要利用网络等多种形式推送宣传政策,提高企业对惠企政策的知晓率。
记者了解到,目前,省经信委已经按照《通知》要求,先期开展了企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搭建完成省级服务企业平台,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各市县服务平台也在抓紧建设中。在平台正式投入运行前,企业暂时按照原渠道反映问题。
反映问题将分级和分类办理
目前,随着我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大部分的项目核准、备案等行政审批权限已经下放到市县一级。同时,从万名干部入企服务企业问题情况看,属于市、县两级层面的问题分别占全部问题的21%和68%,大部分问题是集中在市县特别是县级层面的。
正因如此,《通知》提出问题实行分级办理,属于市县层面的问题,由市县就地受理、就地解决,不得推诿或简单上交;对确需省级层面帮助解决的问题,由市级服务企业办公室统一提交省级服务企业办公室帮助解决。这样就明确了省市县三级的职责,落实了任务,提高了效率,最大程度确保企业问题的解决。
张华龙表示,《通知》中特别明确,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市县层面的问题,都要按照“谁负责、谁落实、谁反馈”的原则,牵头的有关职能部门就是问题协调解决的第一责任单位。“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省直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属于本部门职责的,认真研究,制定方案,马上就办,限时解决;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由受理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办理,各相关部门要主动认领任务,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进。这样既按照职能明确分工,又有相互的配合,实现按照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分层分类,点对点精准解决个性问题。”张华龙说。
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的万名干部入企服务工作情况看,涉及单一部门的问题比较好协调,但还有一些问题涉及部门多,综合性强,这类问题解决难度较大,拖的时间也比较长,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通知》在分级办理、分类办理的基础上,建立服务企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这类问题进行综合办理。
张占祥告诉记者,目前,省级服务企业部门联席会议已经明确由发改、经信、科技、财政、人社、国土、环保、住建、交通、商务、煤炭、国资、地税、统计、安监、金融办、中小局、银监、人行等部门参加,基本涵盖了涉及企业的主要经济部门,同时特别增加了省高院、省检察院,可以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法律方面的服务。
服务企业的工作重点已经确定,那么如何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张占祥表示,目前已将各市、省直有关部门服务企业工作纳入省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省政府督查室将联合省服务企业办公室对各市、省直有关部门服务企业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价,年底进行考核,从制度上保障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各市县、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指定专人具体做好本市、本部门的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各级各部门也要对受理的企业问题明确责任,规范流程,建立问题台账,实行台账管理,按‘13710’制度要求限时办结销号。”张占祥指出,只有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确保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才能让服务企业工作取得实效。
本报记者 王蕾
短评
“零距离”服务更能促发展
2016年,我省的万名干部入企服务工作可谓深得民心。我们看到,服务企业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提振作用不可小觑:它解决了政策不落地的梗阻问题,以“零距离”服务畅通了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它解决了由于政府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不到位,或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造成的协调推进缓慢或应办未办的问题;它还解决了要素保障不到位、招商引资等政策未落实,造成的企业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
当政企真正做到“面对面”,就不难发现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上下联动、部门互动的联合办公机制,马上就办、精准高效的问题协调解决机制,落实政策、政企联通的信息交流机制,简政放权、提高效能的审批机制,优化服务、主动帮扶企业的“智力”引进机制……这些都在创优经济发展环境的大背景下起到关键作用,成为建立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立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不仅是贯彻“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破解经济下行压力,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向好的重要抓手,更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创优发展环境的关键环节。唯有继续保持和发扬高效务实、勇于担当、主动靠前、攻坚克难的工作劲头和服务精神,不断提高政府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水平,才能促进发展环境和我省形象的进一步优化,让干部作风和实体经济发展得到共同提升。
王蕾